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原來,無法接納和理解孩子是有原因的


   

掌握越多的育兒資訊,加入各種育兒社團,反而更加焦慮不安,有時還陷入一種不得不比較的新壓力。我相信大家在育兒的過程中一定也常會有這樣的時刻,育兒比天氣更加難以掌握。  

  

懷孕時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孩子出生後擔心他奶喝得不足、排便正不正常,還有沒有呼吸?再大一點擔心他的專注能力、行為,還有與同學、老師的互動。再更大一點,則開始擔心學業、學習程度,戀愛等等。

  

總之這種焦慮不安像呼吸一樣,沒有它還不行。這是成為媽媽後附加的另一種修行。

  

對於孩子所展現出來的態度、表情或表達,為什麼我們總是很難做到先去接納或是理解呢?

  

這個問題讓我思索多年,即便我在教育的現場看過也經歷過很多,但與其一直要理解孩子,我覺得理解自己和了解為何做不到更為重要。

  

因為當我們連自己都無法理解也接納自己時,又如何去接納理解孩子呢?但也因為想要更理解孩子,所以我們才能夠覺察自己為何無法接納。

  

我們長成了現在的我們,並非一、二天的事,是經過多少磨練、經歷和學習才形成現在的「我」。

  

所以很多不論是想法觀點、做法、反應都已牢牢刻印在我們的成長歷程裡,這還包括了不同的成長背景與環境的影響。

  

在這樣的穩固的「我」的中心裡,面對外來的刺激或變動,通常會以反射性的第一直覺去反應,然後試著說服或控制「我」中心以外的變動。

  

舉例來說,孩子說我不要寫功課、我不要吃飯、我不要聽你的、你憑什麼管我....等等。這些抗拒和變動,挑戰的不只是我們的理智底限,而是有種要將「我」連根拔起,然而這種快崩坍的不安,無法讓人感到安全。

  

於是當中心以外的變動都變成威脅時,我們能夠最快穩住自己的方式就是先評斷、控制和否定,直至一切不再搖搖欲墜。

  

這也是為什麼面對孩子的反應,我們無法先做到「接納理解」。孩子也因為沒有被讀懂感受而更激動。

  

因為理解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孩子的反應、拒絕或其它相關的狀況都屬於無法掌握的,而那種無法掌握的感覺是失控的,所以「生氣」的情緒會跑在理性的前面,以致以我們無法做到先接納和理解。

  

無法理解也是我們經常對自己做的事,只是我們不自覺,然而無法接納、理解自己,就也無法接納孩子,最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好的,那現在我們將角色對調一下,將接納理解孩子的練習換成接納理解自己。  

  

如果我能先接納自己,接納正因孩子的事而感到生氣焦慮不安時,那麼我也更能夠去接納孩子的感覺,然後能夠去理解自己。當然這個練習的過程是很漫長的,有時候還有可能感覺不到。

  

不過重要的是過程,孩子和我們之間的互動必會產生新的變化,變化通常是往好的方向進行,而不是停滯在原來僵硬的關係裡。

   

每一次的練習裡也許感受到的變化是零零散散的,而且常會覺得無法妥善運用在每一次新的狀況或是親子衝突中,可是只要相信孩子和自己,持續練習,真的可以感覺和看見那些變化是持續流動的。

  

從原本零零碎碎的變得越來越完整,你也會越來越有信心。而某一部份的東西會隨著在每一次的練習當中慢慢的被修剪掉,不是說他們不見了,而是在每一次整合當中,我們的經驗會讓這些獲得的東西越來越完整越來越明確。而當那個時刻來臨時,你一定感受得到。

  

如何接納自己、理解孩子呢?

  

1.協助孩子和自己覺察各種情緒和感受,不做任何批判。

2.陪伴那些感受與之共處,不做任何批判。

3.試著去辬識那些情緒和感受是什麼,不做任何批判。

4.練習去承接那些情緒、感覺、感受,不做任何批判。

5.不強迫孩子或是自己一定要做些什麼來轉移或逃避當下的情緒,因為那樣我們都學不會認識自己的情緒,更別談接納和理解了。

6.一天一點點的練習,就是最大的進步。

  

以上並不是一定要達成的目標,而是期盼透過這樣陪伴互動練習能夠豐富彼此的情感和經驗,也能學習覺察、接納彼此。

  

不開心也是一種健康的情緒和感受,不急著立刻要做些什麼來轉移,只要好好陪伴自己目前的情緒,進而覺察內在的起伏變化。


生活或是育兒的力不從心是人人皆會遇到的挫折,各種擔憂、煩躁,和失敗感如影隨形也揮之不去是難以避免的情緒感受。這時千萬不要告訴自己別擔心,也不要刻意想要轉移。

  

就是——好好陪著自己內在那些真實的感受。先這樣就很好了。

  

靜心或是深呼吸都是很好的練習,而且沒有時間、場地和費用的限制,我知道大家都很忙,可以利用睡前幾分鐘的時間來練習,睡著了也沒關係。

  

我就是靜不下來怎麼辧?

  

也許妳會有這樣的困惑。對,我懂。因為我也經歷過,或者說我也正在經歷著,那怎麼辦呢?

  

我的經驗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反而造成新的壓力。當任何媒介都無法引起妳的動力時,代表妳的情緒壓力已滿。

  

就像洗衣籃裡被塞得滿滿皺皺的衣服那樣,這時我們不用立刻要去把他們一件一件拉出來,摺它或是整理它。

  

只要先鬆動它們就好,先這樣做就很好了。

  

允許自己也能有情緒。育兒不僅心力耗盡,還有看不見的各種壓力,為了照顧好家庭和孩子,媽媽必須要付出很大的心力,如果無法獲得釋放和被理解,不僅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對自己也會有影響。

  

給自己一段時間,一段不受限制的時間練習好好陪伴自己。

  

  

Photo by Trần Long




謝謝陪伴我們的那些故事。即使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我們仍然是個孩子。祝福你的每一天都能夠在紛擾裡找回平靜和溫柔自在。


謝謝你願意停留閱讀。如果你也喜歡我的文字,請給我一個鼓勵的愛心,歡迎你追蹤、分享與贊助我的文字書寫!

在這裡可以搜尋微微的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微微說故事:微微的原創晚安故事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