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懲處過後,未被看見的情緒與溝通問題依然存在,只說不做的親師溝通,會讓關係更緊張!


懲處過後,未被看見的情緒與溝通問題依然存在,只說不做的親師溝通,會讓關係更緊張!



瀏覽新聞時看到某位老師授課時對孩子動手的相關新聞,點開新聞頁面後影片就開始自動播放,不小心看了影片的前幾秒,眼淚就忍不住掉了下來,還未全部看完就把影片關上,因為我實在沒辦法再看下去了,心裡非常難過還有滿滿的心疼。

近年來常有類似這樣的事件發生,每當事件發生被公開時沒有一個人是不憤概的,尤其是父母們更加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老師,這樣雙重的身份讓我更能體會其中。

過往的教育理念和現代的教養觀點已不再相同,慢慢地大家開始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比成績重要,過往習以為常的打罰教育也開始被高度探討,因為教育觀念不斷更新,許多父母與師長為了孩子也花了很多心思學習,讓教育不再只是以「成績」來論好壞。




不論是哪一種暴力都是永久性的傷害

校園暴力不單單是同儕方面,面對孩子疑似遭受師長毆打時,父母在第一時間需要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不被孩子的話影響,用關懷理性平靜的口氣詢問孩子事情始末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的信任感,不讓孩子因為害怕而不敢說出真相,接著一定要和老師溝通,待完全了解事件的原貌再做處理,避免發生誤解,或讓孩子再次受傷。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如何讓孩子獲得良好的教育,擁有知識技能怎樣才能展現專業呢?使用強塞、趕鴨子上架的方式將知識丟給孩子強迫學習,這是最快的捷徑但卻也是最魯莾的對待方式,如果把教學當作業績目標來達成時,那麼一切就可能淪為惡劣的商業行為,完全失去了教育的意義。

老師服務的對象不是顧客而是尚在發展成長中的孩子,年幼的孩子尚未有明辨是非的理解能力,當老師對孩子恐嚇威脅或是使用暴力時,孩子極有可能認為是自己的錯而自責不敢反抗也不敢告知父母,而這些長期累積下來的恐懼與傷害足以毀了孩子健康的身心,最常見的反應是懼怕上學,而莫大的壓力也因此影響學習能力,年紀幼小的同儕在毫無判斷能力的情況下甚至會模仿老師也以相同的方式對待,這樣的惡性循環最後演變成了霸凌。




親師溝通是雙向道,不能只有單方面的溝通

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親師溝通問題,仍然未有較理想化的模式,大家對於「老師」的要求甚高,有時也會將教養責任歸咎於老師,親師溝通很重要卻常常只剩下單方面的努力,在得不到任何回饋與改善的狀況下反而更加深了「為人師表」的無力感,這樣的挫折就導致情緒或行為失控,而孩子就成了老師壓力的出口。

另一種常見的狀況是,資深老師堅守固有理念對於某些孩童不認同而少了對孩子的理解,讓每日帶回滿江紅聯絡薄的孩子飽受壓力也讓父母擔憂頭疼不已,或許你會感到驚訝,但教育現場仍然存在少部份這樣的問題,這樣緊張的關係讓父母為難也不知如何是好。

教養是責任;關懷更是重要的核心,父母不該將教養的責任推卸給任何人,而老師具備專業能力也要有顆同理孩子的心,才能理解孩子的難處在哪裡並給予適當協助。




「懲處與解僱」解決問題了嗎?

這些新聞的背後隱藏著重要的訊息我們察覺到了嗎?「懲處和解僱」可以嚇阻不當的暴力行為,但真正未被看見的是情緒與溝通的問題一直未能被解決。

面對身心需要協助的孩子,如果無法同理也無法感同身受,請給予尊重,並立刻停止言語及暴力攻擊,請尋求相關人士的協助避免用情緒處理問題。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關懷並善待這些獨一無二的孩子們,用愛與理性做溝通,讓孩子身心健康快樂的長大!


親愛的家長、師長們,辛苦了!請敞開被鎖上的溝通大門,一起努力協助孩子所遭受到的困難,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小事,都能讓孩子感受被愛被尊重。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NAC愛的小宇宙-親子故事藝術療癒》《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Photo by Qasim Sadiq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深夜的療傷食堂:現在真的好多了!




《我深夜療傷食堂:現在真的好多了!》

  
不輕易訴苦是一種習慣,總擔心別人承受不起我的心事或是不知如何回應而被我困擾著,所以總是習慣自己先行消化再輕描淡寫地敍述,就像說著某件久遠的事件那樣,聽聽笑一笑就好了。



「關心」有時侯讓人覺得更恐慌更無法釋放,或許人在脆弱時心裡的感覺會更加敏感吧!我總是想著沒關係,總有途徑可以抒緩壓力和不安。


每日的服藥量20~30顆,因為副作用大身體無法負荷又必須另外服用應付這些副作用的藥,而一天短短24小時要如何將這些藥依量依次的順利服下呢?

  
這是個有趣的問題,醫生和我討論後有了明朗的答案,大約是每小時就要準時服藥才能將每日的藥量服用完畢,所以為了準時吃藥,每日早上6點半就會起床準備點7點的第一批藥一直到凌晨的2點半才服用完畢,而中間的過程如果遇到副作用嘔吐或不適,可能又必須重來一次,不過我沒有太灰心,因為我知道這是必經過程,而我也因為感受到身體的進步而督促著自己每天要完成任務,其實是很值得的。



這些瑣事其實也沒什麼,不過就是吃藥而已。但是當聽到某些關心的話語是直接地判定結果,真的會讓人難過和自責。


『還沒有睡,是因為還不能睡,並非看輕珍貴的健康或是放任自己。』

廚房是我的小小世界也是個療癒工作室,「烘焙」在任何時間都可以隨心所欲,當沉浸在麵包香氣裡那個瞬間,真的可以暫時忘卻煩惱,溫柔地被療癒。


  
明日再與大家分享這份麵包的食譜喲!晚安,祝大家有個好夢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Photo   by   Rosie Kerr

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父母應該試著了解孩子的難處並給予適當的協助,而非在如何做個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父母上計較



父母應該試著了解孩子的難處並給予適當的協助
而非在如何做個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父母上計較


晚間的復健課程結束後,先生會帶著兒子來接我一起回家,通常父子倆會提早在門口等侯,我也總是期待每次課後在門口等侯的兒子朝我飛奔過來給我的擁抱和親吻,但是今晚卻不見父子倆,於是我找了一會兒正準備要打電話聯絡時,這時父子倆才從我身後出現,不過二人表情都怪怪的,也很有默契地不說話,我知道應該是發生什麼事了。


對於發生什麼事,我想不外乎就是兒子可能耍賴之類的事了,我握著先生的手告訴他「謝謝你!今晚因為我,讓你辛苦了」,先生給了我一個微笑並告訴我「沒事,別擔心,先回家休息再說」。接著問嘴嘟嘟的兒子還好嗎?他搖搖頭示意著不太好,但是他現在不想說,因為他心情不好。


回家的路上少了歡笑與歌聲,父子倆的安靜讓我很不習慣,我靜靜地觀察不急著要問出個所以然或下任何判斷,雖然大約知道可能是什麼事,也要尊重並保留空間讓「當事者」思考與沉澱。



讓孩子有自我察覺與反省的練習能力

到家後,兒子洗澡刷牙完畢後準備睡覺,但卻在床上翻來翻去睡不著,這時才主動向我說出晚間和爸比的爭執、不愉快,因為做學校的運筆練習時一直還想要玩而不專心,也因此對於爸比的一再提醒感到不高興甚至不想收拾玩具,他覺得是自己的錯。在兒子的敍述裡我知道他明白爸比的話是提醒不是責怪,只是當下他暫時收不回玩心在轉換情境上有了情緒性的反應,我沒有過度責備而是告訴他,如果你能自我查察到過錯並反省,我真的很替你感到高興,倘若沒有自我覺察怎會有改進與省思的空間呢?


慢慢引導兒子重新理解整件事情的經過,尊重孩子的心情與反應也教導他如何處理,不過孩子仍然要為自己無禮的行為負責更要學習如何互相尊重!在反省之後,兒子告訴我想要和爸比道歉希望爸比可以原諒他,他知道錯了也希望下次遇到類似情況時可以先冷靜慢慢思考再做反應,即使和爸比意見相左也應該要好好討論而不是生氣。


雖然早已過了平時的就寢時間,兒子還是堅時要和爸比說聲對不起,父子二人對談、互相體諒後彼此擁抱許久,在一旁看著這一幕的我覺得很溫馨很感動。雖然這可能是一般家庭中的芝麻綠豆小事,但教養中的喜悅與感動不就是這一點一滴的酸甜苦辣累積而成的嗎?




當父母的教養不同調時

每晚兒子睡著後就是夫妻倆的談心時間,先生也誠實地訴說其實今晚他對兒子的無禮表現感到非常的生氣,提醒兒子多次後,發現自己的口氣已變得越來越嚴厲,而孩子也因此更不想妥協,於是僵持不下誰也不讓誰,但先生不願延續負面的情緒來管教棉花糖,即便他仍然無法馬上消氣,但還是先抽離了生氣的情緒再平靜地告訴兒子,爸爸的用意是什麼,請他自行思考並安排自己該完成的工作。


「我想我還是需要改進親子間的溝通能力,不能一昩地只要求孩子,不可以!你應該要……」,先生這樣自省地說著。


我緊緊地抱住眼前這個我愛的另一半並告訴他「你真的很棒!我很感謝你的辛勞付出與為孩子所做的一切改變」,自從有了孩子後你總是很用心地體會、學習用愛做親子之間的溝通,而不是在如何當個讓孩子乖乖聽話的父親上計較。


關於教養即使我們夫妻倆已在兒子出生前就有了相同理念和具體的方向,但是在實際發生時卻總有觀點不同或是無法認同的地方,不過在管教的當下我們絕不會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的方式不好或是表現出不認同的態度,避免造成孩子無所適從、觀念有偏差或是避重就輕地想偏好任何一方的管教。


我們會在處理過後進行溝通討論並達成共識做改善,當然,「說」總是比做還要容易,有時我們也會遇到意見不同而產生小磨擦,不知從什麼時侯開始為了避免用情緒處理我們會寫信給對方,這樣用書寫的方式做深度溝通,留一點保留彼此思考空間的距離也讓某些堅持的角度變得不再尖銳而更圓滿。  




不論如何都別用「情緒」治孩子

管教孩子的時侯,父母一定會有生氣的情緒,如果又遇到孩子講不聽的狀況,心中的怒氣一定立刻引爆理智線,而親子衝突即一發不可收拾,長期以情緒化的方式管教、溝通讓信任感被壓力抹滅也造成親子間的創傷。通常這樣被壓抑的親子關係往往在孩子還小時被認為無傷大雅而忽略了日後帶來的偒害性。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緒特質需要我們用心去觀察了解,教養方式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無論何種管教方法都避免用情緒來「治」孩子,教養不容易但絕並非讓孩子乖乖聽話就好。


「父母與孩子」是一輩子也做不完的功課,接受父母也不可能完美才能理解孩子的難處,而不完美的部份最後一定可以將美好點綴得更燦爛,謝謝孩子讓我們在愛裡成長,放慢腳步感受親子間的那種美好其實就在我們眼前。







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一定比例的細膩與奔放,綻放的光芒才更顯得獨一無二。


微微新書分享: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父母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
親子學習網站:
微微與孩子們的專屬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Photo by The Honest Company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減去」是一股反向動力!





「減去」是一股反向動力!

身體永遠是最直接反應,離我最遠的腳趾頭雀躍地動了起來,而心情當然也是!
  
 
化學治療期雖未結束,但每過一個月就狠狠地「減1」,當你從十位數的治療次數減去直逼將近個位數時,真的大快人心啊!
 
 
這樣的刪去法,也讓日子過得好快,2018年也已過了1/4 了,而我除了治療、休養與復健也完成了好多事情,就是不能讓「生病」這件事停頓了人生呢!!!

  
沒有人願意生病,但來了就硬著頭皮去面對,雖然沒有萬全準備,不過卻有一種反向的動力催促著我要更好、更努力。
 

回想著去年眼睛也因為病情受了影響,被迫將身邊的一切都打了「馬賽克」,手腳不聽使喚地動不起來,寫文字的力不從心更讓人陷入低潮,但是現在可以在鍵盤上敲著心情延續著每個明天,回頭看看那時的沮喪,再感受一次又是不一樣的心境,心裡有點激動覺得非常感激很想哭。
 

於是,眼眶溼了哭了,我想這是一種感動,微微地滋養著失溫的那些日子!
 

眼淚雖然不是鑽石卻能帶給我能量,我反而更加喜歡流完淚又再次充滿往前的動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Photo by Jonathan Francisca

2018年4月11日 星期三

媽媽需要的不是敬而遠之的尊敬,而是溫柔地被呵護!

媽媽需要的不是敬而遠之的尊敬,而是溫柔地被呵護


在瑜伽課一連串伸展與動靜態的肢體活動後,心情變得平靜,那是種身心靈達到微妙平衡的狀態,最後一定會有的部份是「冥想」與「大休息」,通常到了這個時侯,有些孩子會很開心的說「耶!我最喜歡大休息」,但最常看見的是陪伴的媽媽們無法融入大休息的活動,因為媽媽們總是很難放鬆;更別說讓壓力釋放。

偶爾也有媽媽會說「我可以坐著就好嗎?我怕我會睡著!」

其實「大休息」是最放鬆的時刻,我自己也非常喜愛這個部份,雖說是休息倒不如說是心靈沉澱達到一種相當平和的心境,在大休息後不難發現精神與情緒也變得更好了。

許多孩子在「大休息」時,很快地會進入微入眠的狀態,等到大休息結束後,常常需要被叫起,不過沒入睡的孩子就會半開玩笑的告訴我「老師,你看他不專心,所以睡著了!」弄得稍稍入眠的同學難為情,於是下一次的課堂中就會謹慎地克制不讓自己睡著,眼睛幾乎呈現半張開的狀態在觀察別人,或是抓好音樂快結束時的時間點巧妙地「剛剛好就醒來了」。
無論是孩子或是媽媽們,其實無法大休息是我真正擔心的呢!為什麼?大休息是希望每個人「真正地放鬆」,也讓神經系統休息安穩,否則一直不斷地消耗神經傳導物質,讓自己無法真正的休息。所以每一次都要引導每個孩子把心空出來,誠實地照著自己的心意「放鬆休息」享受放鬆帶來的平和


過度在意他人也是心理壓抑過度敏感的表現。所謂休息,是真正的放鬆不受煩雜等事干擾,沒有任何壓力,專心的休息才能讓思緒不在壓力海裡起伏。


其實,這不也是現代人的模樣嗎?尤其是雙薪家庭蠟燭二頭燒的爸爸和媽媽們,包括我自己也是,腦中永遠沒有停下來的時刻,有太多事情需要同時運轉甚至怕時間不夠、速度不夠快,所以靜下來時總是思考著所有工作、家庭的每一個細節,看似無關聯但其實牽一髮而動全身。


未知的每個明天不一定要逼自己填好填滿
婚後生活就像小時侯玩的「俄羅斯方塊」一樣,你永遠無法預測明天或是等一下會發生什麼事,倘若遇到另一半無法同理,那麼最後不只是人仰馬翻而是身心俱疲無法收拾!

生活的步調如同俄羅斯方塊遊戲,在未知的方塊落下來時,就要迅速想好每個下一步,急卻想要完美Ending,卻也因為困在父母有相當責任感的身份中,不自覺地繃緊神經不容許有任何不平順或卡在無法順利堆疊方塊而形成的空格而忘了關心自己的壓力和情緒,有空格不代表你不行或是不好,而是提醒自己該休息了,被卡住的空格就讓它卡住吧,總有別的辦法用更好的方式填滿,不是嗎?

家是甜蜜的負擔,撐起家人所需要的保護傘,辛苦是無庸至疑的,當然也不需要特別計較誰付出的比較多。


而女人天生敏感細膩的神經也傳導到了生活中,因此關心生活細節與協調度便讓婚後的自己背著特別的使命,同時也需要扮演好許多角色,把照顧父母、公婆、先生和孩子的責任一肩扛起,有時不免還得安撫姑嫂們,「妻子、媽媽、媳婦、女兒」這份工作比經營公司還要難勝任,無力感遠大於成就感又常吃力不討好,為了求全求好而讓自己處在緊繃的壓力帶裡動彈不得。

「妻子、媽媽、媳婦」這份工作比經營公司還要難勝任,無力感遠大於成就感又常吃力不討好,為了求全求好而讓自己處在緊繃的壓力帶裡動彈不得。


媽媽不是神,也會有壓力更需要有情緒的出口
無處可逃的壓力沒有任何釋放的途徑,情緒最後衝出封鎖線而爆發也難免波及了想關心媽媽卻摸不著頭緒的家人,任何人都有負能量需要抒發,不要排斥並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過度壓抑維持「身份」的恐懼是最對自己最不好的回饋方式。

媽媽隱形的壓力需要被溫柔呵護,「她」不是神,更不是要家人敬而遠之的尊敬,媽媽們請大方地展現需要被同理被呵護的心情,溫柔訴說媽媽、老婆心事,表達渴望被理解與鼓勵安慰,讓理性大於感性又擅於直線式思考的另一半秒懂妳的心,溫柔地擁抱你的傷,讓彼此緊繃的情感有了被理解的溫暖回應,愛的多巴胺慢慢緩解負能量也釋放了壓力,面對家人不需拐彎抹角的表達,更別再築起高牆來防衛自尊,與家人暖心的溝通、真心的表達情感讓愛妳的家人了解。

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的家人,不論是誰也都不應該將媽媽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越是認為理所當然,媽媽的壓力就越無法動彈,無論是男人背後偉大的女人、孩子身後最溫柔的依靠都是媽媽都是媽媽最堅毅的愛,很耀眼也總是充滿著勇氣與自信,如此堅毅的愛不用懷疑這就是媽媽!

互相理解,彼此關懷就能理解媽媽的心,別吝嗇給予愛的關懷,現在就互相擁抱像個孩子一樣也溫柔表達真實的自己。

媽媽也渴望被安慰,但並不是示弱,而是溫柔的另一種能力,不必刻意隱藏或掙扎,好好的展現媽媽專屬的溫柔能力!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Photo by Aziz Achar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