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請允許孩子犯錯,別在無形中教導孩子用謊言維護「好人、好孩子」的形象!




「好人、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成為一個「好人」,是自我期許也是教養孩子的最終目標之一()?!可是「好」的定義是什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人、好孩子」?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要成為一個「好人、好孩子」,灌輸孩子「所謂好人、好孩子」應該要有的形象這是亙古不變的教養真理,可是「成為好人」對孩子而言是抽象的甚至非常遙遠,孩子心中完美的好人形象都是父母教的,孩子只不過是照著父母擬定的「好人自我檢視卡」上面列的選項來勾選自己的達成率,同時認為自己完全符合「好」的標準。

成為一個人見人愛的「好人、好孩子」有多麼地強人所難,這代表著不容許有錯,更不能犯錯,帶著這些所謂的好人包袱,即使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互相違背時,就必須用「謊言」或是更多的謊言來彌補好人不應該要有的缺陷,而心中也為此懊悔自責,默默扛著這燙手沉重的秘密不敢告訴任何人,因為深怕好人形象就此毀滅。

人不可能從不犯錯,也不太可能從未說過謊,為了維護在別人眼中的好人形象,努力不犯錯,即使犯了錯也極力掩飾或者在謊言中再一次的自欺欺人,自我感覺良好的過活著,享受成為好人的扭曲榮耀,最後無法跳脫好人的形象讓自我行為越來越不真實。

父母期許孩子努力做個好的人,無形中增加孩子對自己的不信任感,在團體中為了成為好人中的榜首得到更多讚賞,可能製造話題塑造自己的完美形象,縱然知道並不屬實也因背負著好人包袱而將過錯推卸他人,甚至淪為不實散播的加害者。

孩子慢慢長大,面對外界的誘惑只會越來越多,標準也越來越多重,除了家庭裡的家人、學校的師長同學外,將來還有更多的人事物要面對,如果一昩的要求孩子成為好人,孩子只會專注在「成為好人」並維護其實很表面的形象。

孩子最應該要有的態度是對自己負責,我們不應該將「成為好人、好孩子」的壓力放在孩子身上,因為害怕犯錯孩子就不敢承擔自己的錯誤,也拒絕嘗試任何創新改變,只做安全無虞的事,希望孩子不一樣就要先改變父母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新的思維引導孩子了解真正的自己,也接受孩子的一切,別讓孩子乖乖地待在父母給的框框裡不能真正地呼吸。

謊言也是一種表達,我們總質問孩子「你為什麼要說謊!」而這句話代表著對孩子的否定與質疑,沒有人喜歡說謊與不斷圓謊,孩子說謊的真正原因才是我們需要去努力了解的,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寧願隱藏也不願對我們傾訴,這些謊言背後的真相是孩子無聲求救的訊息,孩子真的迫切需要我們的幫忙,別執著地追究說謊的罪責,該正視的是孩子「為什麼需要說謊」,這是身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學習與反思的方向。

每個人都高談闊論著渇望自由開放,但思想卻被自己禁棝無法自由卻未曾察覺,教育似乎也是這麼一回事,要孩子自在快樂做自己卻不斷地禁止有任何負面的自己,人本來就有正與負的面向,唯有認識自己才能不違背想法坦然面對、也接受「人」本來就不可能完美。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擁有自主權勇於表達想法,父母從旁協助給予建議與正確教導,引導孩子做真實的自己不刻意閃避負面的自己,因為犯錯才能更了解自己,也學習如何應變和發自內心地改善缺失,而不是偽裝成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總為了藏匿過錯而不斷地說謊再圓謊。

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請先傾聽孩子心裡真正想說的話並給予尊重,孩子有了父母給的信任才有自信面對自己的過錯,也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勇於承擔後果更不害怕面對挫敗!

孩子不違背心意了解真正的自己,知道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製造「謊言」就不再有動機了,身為教育者與父母,要讓孩子從經驗裡學習負責的態度,正確態度累積孩子的正能量,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該做什麼事,這些答案在孩子心中會越來越清晰的。


孩子就該有孩子真實的樣子,別讓孩子在好人迷宮裡迷失了真正的自己,不在無形中教導孩子用謊言維護別人眼中的好人、好孩子形象,那麼,請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寶寶心事:寶寶也有說不出口的委屈,「心理需求」最需要被父母理解,別再對寶寶做不實指控了!



《我要為寶寶發聲,讓我們一起為寶寶發聲吧!》
  
仔細想想,我們是否常常誤解或是錯判了仍不會說話的寶寶呢?
  
最常聽到的就是「寶寶其實很"精"明,一看到媽媽離開,馬上就哭給你看,就是讓你做不了事!」「不要理他,要讓寶寶習慣獨立,這樣才好帶,大人也比較輕鬆好做事!(養育孩子是為了讓自己輕鬆?!)」相信還有更多類似的話,大家或許都耳熟能詳,這些對寶寶的不實指控,每一次都讓我想為寶寶用力地擊鼓伸冤啊!

寶寶是世界上最不懂得算計和迂迴的純淨小天使,怎能因為我們的不了解就把寶寶形容成是愛使伎俩的小慣犯呢?

先不說艱深的理論,就以已有情感感受和表達能力的我們來舉例,想像一下如果初到陌生的環境、新的國度、工作職場...等,我們對於不熟悉的任何一切充滿了不確定甚至可能還有點羞怯,即使你腦中已排練超過一百種如何適應的方式,但面對陌生的週遭也仍然渴望被友善對待,不是嗎?

寶寶當然也是!剛來到這世上的寶寶;才剛離開已熟悉十個月媽媽肚子裡的環境,對寶寶而言週遭的一切都是陌生且心中是充滿恐懼的,在媽媽肚子裡有羊水包覆著寶寶,讓寶寶經由觸覺感受到被保護而產生安全感,也在媽媽肚子裡聽到了爸爸媽媽每天對他(她)說話的聲音,寶寶開始對這些聲音有了記憶,當爸爸媽媽對著肚子裡的寶寶說話時,有些寶寶還會做出簡單的回應,讓父母不止驚喜也感動不已。

寶寶出生後除了要面對新的環境還要找尋爸爸媽媽,怎麼找呢?在肚子裡那「熟悉」的聲音就是寶寶找尋父母的方式之一,父母的聲音可以讓寶寶安心,這也說明了胎教的重要性,胎教音樂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和寶寶說話」。

胚胎形成約六週就已發展「皮膚」,同時也是身體最先發展的器官,皮膚是所有知覺器官中最敏感的部份,也佔了身體非常大的部份,透過皮膚撫觸能傳達很多情感的訊息,所以寶寶離開了在媽媽肚子裡受滿滿羊水保護的熟悉環境,你說寶寶怎麼能不害怕,要如何冷靜又如何學習獨立呢?

寶寶的物體恆存的感官發展尚未成熟也依每個寶寶的特質與敏感度而有所不同,當熟悉的人或物一離開視線就會以為「不見了」、「沒有了」,寶寶會因此恐懼而大哭,但當熟悉的媽媽出現在眼前時寶寶又立刻不哭了,這完全是寶寶缺乏安全感所發出的訊息,可不是因為「精」而對辛苦媽媽耍的技倆,千萬別誤解了你的寶寶

寶寶需要各種不同的線索來觀察辨別「媽媽是不是永遠不見了?」這樣的學習適應對寶寶而言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敏感度或堅持度較高的寶寶,所以寶寶常默默地被冠上「很黏人」、「難搞」、「小惡魔」的封號,其實好冤枉也難為了寶寶。

寶寶哭泣的原因除了生理需求還有「心理需求」,這也是最常被父母忽略的,吃喝拉撒供應處理完畢並不是「愛」的全部,寶寶需要「愛」來建立足夠的安全感與信任感,擁抱與撫觸是最直接傳達的方式之一,透過肌膚經由撫觸能傳遞愛的能量,撫觸同時也會產生「放鬆的賀爾蒙」不僅安撫寶寶負面緊張不安的情緒,也幫助寶寶身心健全發展。

愛的連結能讓親子之間的溝通更緊密,寶寶有了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帶著父母給予的愛,無畏懼地開心探索。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請不要等到孩子懂事才開始建立家庭功能,從寶寶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父母全心全意的投入愛與關懷。

照顧寶寶、與寶寶溝通真的不容易也很辛苦,但是如果我們以同理的方式來感受,就能完全理解寶寶為什麼要哭鬧,寶寶的心事其實最需要你來解套呢!父母是寶寶最親密也最信任的人更是無可取代,千萬不要輕視了寶寶對你的信任感甚至對寶寶有所誤解。

寶寶說不出口的需求是最需要被父母理解與同理。「愛」是一種幸福的能力,感受被愛才會有能力去愛去付出!



『我的小故事分享』

棉花糖還在我的肚子裡時,我編了一首小曲子每天對著肚子裡的小棉花糖哼唱,這首曲子我沒有特別告訴爸比或是任何人,我也只有對棉花糖哼唱過。

棉花糖出生時因為難以被安撫還被醫生、護理師評為史上最會哭、哭不停的小寶寶,也因為我無法抱起棉花糖,貼心的護理師試著將寶寶放在我身上,想讓棉花糖貼近媽媽增加安全感,可是棉花糖並沒有立刻停止哭泣,不過只要我一哼唱這首曲子,棉花糖就瞬間不哭馬上睡著了讓大家好驚訝,或許他聽到了熟悉的「媽媽的聲音」讓他有了安全感,這樣的感覺真的好美妙也好幸福。

後來,爸比也學唱我的曲子希望被棉花糖幸福地依附著,但奇妙的是棉花糖似乎是聽(認)的出來,所以從不買帳,這也讓爸比又氣又羨慕啊!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帶孩子思考每件事的本質,鼓勵孩子做正確也應該做的事,而非容易「被稱讚」的事!





某天早晨出門時,才剛下樓推開大門準備大步向前邁時,就被突然飛落到眼前不知是什麼的(大飛蟲?)嚇了一大跳,向前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不是飛蟲,是一隻落單的小麻雀瑟縮緊偎在牆邊不斷地晃動跳腳,看她緊張跳腳的模樣讓我們好心疼,也開始想著該怎麼做。

喜愛動物也救援過不少昆蟲的兒子,第一次遇到比昆蟲大好幾倍的麻雀更是慌了手腳急著要幫忙小麻雀,一直抓著我們的手不斷搖晃著問「怎麼辦?她有受傷嗎?她會不會死掉?她會自己回家嗎?要帶她去醫院掛急診嗎?」在兒子的急問下我也開始有點小慌亂,因為我們都不是專業醫師,只能先憑肉眼觀察外觀與活動狀況來判斷,所以我們告訴兒子先不要著急,慢慢冷靜下來,我們先觀察小麻雀好嗎?否則怕嚇著小麻雀了。

「怕嚇著小麻雀」這句話讓原本著急的兒子情緒安定不少,因為怕嚇到小麻雀,兒子開始冷靜還提醒我們不要再大聲說話了,噓!(疑?剛才大聲說話的人明明是你啊!)我們仔細觀察小麻雀的外觀似乎沒有外傷,只是仍然非常地緊張一直發出尖銳的吱吱聲,所以我們保持著不讓小麻雀更緊張的遠距離圍繞著保護她,避免出入的汽機車沒注意而不小心傷了小麻雀,我們等待著,或許她會好一點也就能飛回(家)了。

沒想到過了好一陣子從天空傳來一陣響亮的吱吱叫聲,抬頭一看發現有二隻大麻雀正盤旋在我們上方,面對眼前的這一幕,我們無不喜躍拤舞,除了感到驚訝也非常非常感動啊,我們猜測應該是動物(親子)間的心靈呼喚,讓心繫著小麻雀的家人或朋友感應到也趕來接她回家了,這一幕真的好感人,人生有幾次這樣的機會,我們又何其有幸,居然能親眼見證這感動時刻同時也觸動了孩子的心。

看著麻雀們一起飛回屬於她們的(家),喜悅的血液不止溫熱,流動地比河流還要湍急,原來感動的級別可以這麼高,兒子的開心更無法言諭,因為小麻雀找到「爸爸媽媽」不會再害怕了。今天沒有任何動物受傷,我們也沒有救援的行動,只是靜靜地陪伴守護,最後因為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我們感激著一切是多麼地幸運!

那天中午和長輩用餐時提起了溫馨的小麻雀事件,大家除了讚嘆生命的美好也大大讚揚兒子想幫助動物的心,「太優秀了、簡直是100分、太善良、好偉大」...等,有些過頭誇大的稱讚從我們開始談起「小麻雀事件」後就沒停下來過,幾天後仍為人津津樂道著。

我們其實察覺到這些稱讚似乎有些過頭了,思量著要好好處理這些「過度稱讚、過度美化」,避免孩子可能有所誤解,我們並非否定孩子的心意與行為,是擔心年紀尚小的兒子混淆了助人(幫助動物)的本意,而造成觀念上的偏頗。

幾天後兒子每天都積極地「尋找麻雀」,我原以為他期待與上次落單的麻雀重逢,結果並不是這樣,兒子尋找麻雀的原因居然是「我要一直救麻雀,才會變成很棒又100分的人」,當我聽到兒子懷抱著理想告訴我的時侯,真有那麼幾秒鐘我不知該怎麼回應他的(壯志)?!我不斷思考著如何引導他,又想著天真的兒子其實也才4歲或許沒有想得太複雜是我們多慮了?!可是,教養並不能因年齡而有所差別啊!

我一樣「陪」著他找麻雀,想當然我們沒找到任何落單的麻雀,但兒子卻有些失落地問我:「我都沒有救到麻雀,我是不是沒有很棒了」,我問他為何一定要救麻雀才是很棒的人?「因為大家都說救了麻雀很厲害啊!對不對?」兒子困惑地問道。

那天下午我們很認真地將一開始的麻雀事件提出並分析,細細的抽出每個細節來探討,其實我們並不算是真的「救」了麻雀,我們只是待在旁邊陪伴守護著,而我們願意陪伴麻雀並不是因為想得到讚美,是因為我們想要幫助、想要關心、想要保護小生命才這麼做!並不會因為是否可以得到稱讚而影響了心中那份想要「幫忙協助」的心意。

我請兒子回想那一天早上看到小麻雀時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兒子很快地回答我:「怕小麻雀會受傷,我要快點去保護他。」我接著問:「那麼有任何人先告訴你並要你這麼做嗎?還是因為可能會得到稱讚,所以你才這麼做呢?」

兒子很肯定地說:「不是!沒有!是我自己想要這麼做的,因為我很想幫助小麻雀」!我告訴兒子,沒錯!這是你最初想幫忙協助的第一個想法和心意,因為是真心想幫忙所以實際地付出行動,並沒有受任何人影響。我們純粹因為助人而感到快樂。

兒子似乎對於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了理解而露出很迷人的微笑,拉著我的手跟我說「媽咪,因為我喜歡也很想去幫助別人、幫助小動物,而且我覺得很開心,不是因為別人說我很棒,就算沒有人稱讚,我還是會這麼做的!」這是多美的領悟啊,我在心裡感動著。

我摸摸兒子的頭牽著他的手一起散步走回家,一路上他與我分享好多動物與昆蟲的習性,叮嚀我務必要記在筆記本裡,因為下次可以協助需要幫忙的小動物。從他抑頭看著我的認真眼神,我感受到一份很真摰的心意,在孩子身上我看見了那份我們需要找回的單純與真摰。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在此事中重新檢視教養的態度,讚美孩子非常重要,但在鼓勵孩子的同時,我們好像忽略了帶孩子一起思考,讚美給得太容易孩子可能會混淆而過度美化孩子的行為,一不小心會讓孩子凡事只著重於會被稱讚方向前進。

觀念的養成與人格發展都隱藏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有深度的教養即是放慢腳步陪伴孩子一起去探索,帶孩子思考每件事情的本質而非表面,鼓勵孩子做正確也應該做的事,而非容易「被稱讚」的事。如果只想用不負責任的誇讚態度試圖縮短教養的漫長,那麼珍貴的親子時光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犧牲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眼見不一定為憑,擁有「自省」能力,孩子才能學會判斷分辨是非!






自從孩子上幼兒園後,除了重要事項會事先約時間訪談,其餘聯絡事項通常都記載於聯絡本裡,比較少有臨時打電話的情況,這天下午電話響起,拿起電話一看,螢幕顯示的居然是幼兒園的電話號碼,在還未響起第二聲時就迅速接起了電話,心裡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棉花糖該不會在學校做了什麼荒唐事吧?

接起電話聽到老師很心急地告訴我:「棉花糖跌倒撞到頭部,腫了一個包,但無外傷已冰敷處理」,我鬆了口氣心想原來只是小男生愛玩跌倒而已,不是闖禍。沒關係,跌倒才能算是真正的童年呀!

因為同學小傑做了一項老師規定不能在教室裡玩的危險互推遊戲,小傑後來找棉花糖一起玩,結果一不小心力道沒拿捏好推得太大力,沒站穩的棉花糖就這樣重重地一頭跌在結實的地板上,接著就發生後來的事了

老師很詳細地跟我說明事情的原委,也有教導小傑要注意安全不能再玩危險的遊戲,最後老師表示很不好意思,讓孩子受了傷。老師的歉意讓我很不安,因為老師總是背負著要把學生顧好、少一根寒毛都不行的重大責任,所以只要有一點小碰撞就會不自覺地放大自己的過失,其實即便是父母貼身帶在旁也很難保證孩子不跌倒、不碰撞,更何況老師需要照顧這麼多的孩子。保護孩子的安全不只是老師的也是父母的責任,但更重要的是不論是老師或是父母都應教導孩子正確的知識與品德培育



孩子對是非的判斷,來自大人的行為與態度

我非常感謝老師對於孩子們的用心,但我真的不認為老師需要感到抱歉,於是我向老師說明內心的想法:「這次的跌倒事件,雖然棉花糖受了傷,但並不表示他一點過錯也沒有呢!如果他能做好自我控管,也許不會發生跌倒受傷的意外了.......」。

棉花糖放學回家後,果不其然一看到我就立刻遞狀書,很委屈地說:「小傑害我跌倒了」!首先我先予以高規格的安撫與同理,讓他仍疼痛的心靈受到關懷與理解,再與他討論今天在學校發生的事是否仍有需檢討與改進的地方,「自省」能力很重要也是每個孩子必須學習的,如果缺少自省能力更別談判斷是非的認知能力了。

其實孩子的判斷是非能力來自於大人的行為與態度,當父母沒有帶著孩子學習延伸探討當下的事件,日子一久,孩子根本不會知道也不懂到底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甚至不覺得自己有錯,理直氣壯地拒絕做任何改進,帶著這樣的認知與想法長大,未來在人格、情緒、社會行為的發展上必會有不小的衝撃與失衡。


在安撫棉花糖後,我問「跌倒是怎麼發生的啊?」

「就是因為小傑『害』我跌倒的啊!」

「他害你?為什麼你覺得跌倒是他害的?」

「因為他玩危險遊戲害我跌倒,老師以前有規定不可以在教室玩互推的危險遊戲。」

「嗯!那小傑自己玩危險遊戲,怎麼是你跌倒了呢?」

「因為他找我跟他一起玩,然後我就跌倒了。」

「那你知道小傑找你玩的遊戲是危險的嗎?」

「知道啊!我當然知道是危險遊戲!」

「嗯嗯!那你已經知道是危險遊戲了,為什麼還跟著一起玩危險遊戲呢?」

「因為,因為,因為,我............(嘴裡開始唸著『因為』的Slow Rap,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年幼孩子往往眼見為憑,成人必須引導他進一步思考

我告訴棉花糖,媽咪很心疼你受傷,你受傷我也會痛,可是媽咪有一些話想跟你說:雖然你受了傷,但不代表你是全對的,雖然小傑玩危險遊戲,但是我覺得你應該要提醒小傑,可是你沒有提醒,卻跟著一起玩危險遊戲,還因此讓自己受傷也讓老師和爸媽擔心了。

其實剛開始棉花糖一頭霧水,不太能理解,甚至堅持是對方先開始玩的。因為在他所了解所看到的是今天在學校裡,小傑被老師指正、提醒,而他雖然也有不對但因為受傷的緣故得以坐在旁邊冰敷,這樣的情境讓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將看到的事件與自己所熟識的是與非做連結。

正因為幼齡孩童對於是非對錯的認知能力尚不成熟,只有心直口快、童言童語的可愛正義,所以通常皆以「眼見為憑」來論斷事情的結果,有人被指正提醒一定是因為做錯事,受傷休息的當然就是受害者,這也就是為什麼棉花糖會認為跌倒受傷是同學「害」的。

經過整晚上的溝通與情境引導,棉花糖不再眉頭深鎖了,因為他完全可以明白也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反省並能夠清楚表達受傷的感想,受傷並不全是小傑造成的,其實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因為跟著做危險的事,會受傷是完全能預期的。最後我們互相擁抱著,而我的心裡卻很感動孩子又更明白了一些事,也忍不住對棉花糖說:「你,真的很棒」。

這次的事件除了要提醒孩子保護自己、注意安全,也教導孩子如何學習自我約束,做好自我控管的能力,先冷靜判斷不隨意跟從。眼見不一定為憑、孩子受傷了一定會心疼,但不代表不需自我審視,父母也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培養孩子有絕佳的思考判斷能力分辨是非,所有事情都有前因後果,發生了或許無法追究卻可以經過省思得到更好的學習經驗,這才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


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生活小細節都是未來人格發展的關鍵,別輕易的放鬆或放任每一個可以改變的可能性,認真對待每個事件會帶來的影響,縱使結果不一定是最完善卻也有了彼此反思的機會。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可以不要快轉與孩子的親子時光嗎?陪伴其實不難,專注就好!





今晚在車站準備搭車回家,查看上車時間離現在約莫還有40分鐘左右,時間晚了我們也累了,所以也沒有再走走逛逛來殺時間,我們就在車站大廳裡小步伐的散步稍作休息。
  
在車站大廳中有一座「鐵道馳騁的公共藝術創作-馬 / 創作者:董振平」很特別的藝術創作,看著每個坐在上面休息、談笑、飲食、來來去去的人們很像真人版的類縮時動態呈現在眼前,真的很有意思也好有趣。



  
這時棉花糖的目光被此創作品吸引,很認真地看著這件銀色系藝術創作品覺得很酷也很有未來感一直問我那是什麼?是龍是機器人還是?
  
我非常喜愛聽到孩子不被既定答案框住的第一個想法,所以我不會在第一次孩子詢問我的時侯就立刻轉述作品介紹上的文字,我只想做個專注陪伴的聆聽者,抱著熱情傾聽孩子心中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或故事,傾聽孩子是我們很享受的幸福,於是我問棉花糖,你覺得是什麼呢?我們一起分享彼此的故事好嗎?
  
棉花糖圍繞著創作品邊看邊和我們說了近半小時有關於「藝術創作品-馬」的故事,故事內容很長卻沒有冷場,每一個小節都讓我們驚豔,是一篇有誇張、有搞笑、帶點傷感也有快樂的長篇故事。


棉花糖看著創作品開始了他的故事
  
這是一隻闖進火車站的巨龍,牠來自遙遠的世界,巨龍真的不是故意闖進來,牠也沒有要胡鬧,只是想要有人陪更不要大家因為巨龍長得恐怖就害怕,牠真的不會噴火搗亂,反而常常噴出很多「友情膠水」,除了讓大家穩穩地站好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或是趕快回家,也讓大家更靠近,不要因為害怕而躲遠了,雖然還是有很多人會怕巨龍,但是巨龍已經有好多願意陪伴牠的好朋友。

就這樣過了好多個100年,巨龍終於要離開了,喜歡巨龍的好朋友們雖然很捨不得但卻不會太傷心,因為巨龍的身體只不過是放在天堂而已,而牠的快樂還是留在這裡(車站),大家經過時都會開心的停下來休息,還會偷偷地跟巨龍分享小秘密,如果將手放在巨龍背脊上的大螺絲時,有慢慢感覺到溫熱,就代表巨龍已經聽到你說的秘密也很喜歡你分享的事。
  
棉花糖告訴我們,這個故事就叫做「死神巨龍」,雖然叫做死神可是巨龍並沒有真的死去,一直都在這裡。你看!你看!(手直指著藝術作品-馬)
  
雖然不知道原創作者聽了是否會喜歡,但我們真的很喜歡孩子今晚的故事以及他告訴過我們的每一個動人故事,每個孩子都深藏著巨大無比的想像力與創造力蓄勢待發,很多時侯不需特別加工開發,在父母用心的陪伴下就能展露無遺,因為愛能讓孩子的夢想更茁壯。
  
「專注陪伴」可以在任何時侯,當然也不受任何限制。生活一定是忙碌的不過可以調整心境與孩子專注互動,哪怕只有短短的一小時。可以調整忙碌但請不要快轉掉與孩子的親子時光,如果我們願意暫時放下智慧型手機或手邊的工作,專注地陪伴與聆聽,孩子給予我們的會更多、更豐富而且超乎我們想像。

用心專注的陪伴讓我們急欲打發的無聊等待時間變有趣也變好玩了,今晚的故事真的很棒;厚重的夜晚好像也跟著亮起來了,好美!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需要用愛來滋養,千萬別用廉價的方式買斷珍貴的親子關係。





親子之間親密依附的關係到底重不重要又或者影響了什麼呢?

幾個世紀以來不難發現許多藝術家們的作品中總有著關於「親子互動」的作品,親子之間的互動是世上最美的情感流露之一,父母對孩子關懷呵護的愛透過畫作就能感受;孩子也因父母給予了足夠的安全感而感到信任與滿足。

只是從畫作裡就能感受強大的情感,我想在最親密而平凡的親子互動中一定更能被這細膩真摰的情感所感動。
  
寶寶初來乍到的那一天,父母就滿心期待著他能平安健康長大,在成長過程中除了教養也希望能把好的一切給予孩子,可是我們常常弄錯了順序,以為要等到孩子懂事了才能給予優質的教養與正確的態度,卻忽略了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是最重要的開始,也是最需要被同理被理解的,正因寶寶不會說話只能盡本能的以哭泣來表達,所以常被理所當然地視為是生理需求而非心理需求。

寶寶的心理需求相當單純,用愛同理、用愛陪伴。別只用固定模式不哭就好的哄騙方式作為你和寶寶之間的親密關係互動,這段緊密的親子關係很重要也會影響寶寶未來的發展,千萬別用廉價的方式買斷這份珍貴的親子關係。

寶寶哭泣有壓力時所產生的恐懼會使腦神經彼此連結變得薄弱甚至沒有動作,整個大腦也處在滿滿的壓力賀爾蒙裡失去平衡,這不僅阻斷了腦部發展也阻礙生長,在身體健康與未來的人格、社會、情感發展皆有相當大的影響。
  
當孩子情緒來時,不一定能夠表達完整,當父母越急著想辦法停止時,會讓孩子更慌亂而無法思考導致情緒潰堤,我們應該先同理給予關懷或是擁抱,當然孩子不會立刻停止不過他的壓力卻因為父母的理解已得到緩解,慢慢地也能夠緩和下來聽父母說話和父母互動,這是孩子成長的過程,非常需要父母耐心陪伴與絕對尊重。
  
哭泣的寶寶除了安撫、給予擁抱之外,父母的眼神與表情也相當重要,絕不用聲控的方式哄寶寶,寶寶透過你專注全心的眼神、溫柔的聲音可以感受到極大的安全感和愛,別忘了看著寶寶時,一定要陪寶寶說話、唱歌與撫觸互動,經由肌膚撫觸也能傳達愛並降低壓力、增強安全感與親子溝通。

父母的耐心不能少,孩子學習處理情緒的過程很漫長,每個孩子的敏感度也不同,所以沒有「哭多久」的標準可以參考,因為在父母耐心的陪伴引導下,孩子可以完全感受「被同理、被理解」,也學習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寶寶最不需要拐彎抹腳的愛,請不要吝嗇,請賦予寶寶最真誠最直接的愛。父母常以訓練獨立為教養目標來調整寶寶仍在摸索與學習的獨特氣質或控管寶寶的情緒,愛一旦沒有建立穩固的基礎,如何讓總是缺乏安全感、信任感的孩子學習獨立呢?
  
每一種親子互動都是珍貴且動人的情感,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身心能夠得到良好健全的發展。教養的本質是愛,父母應該學習同理、理解、關懷、傾聽孩子的心,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也是未來的希望,請用「全心的愛」善待每一個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14日 星期日

「分享椅」別讓分享變成了孩子說不出口的壓力?孩子,你當然可以不分享!樂於分享的前提必須先學會保護自己和絕對的尊重





「分享」到底是什麼?
  
你懂,我也懂字面上的意思進而理解分享的感受,也能同理並感同身受「分享」的快樂,但孩子懂嗎?不識字的孩子對於分享完全不知其意,對孩子而言分享根本就不開心,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玩具被拿走,被掠奪不舒服的感覺就是孩子所連結認識的「分享」,這種可怕的感覺居然叫做分享,如果不願意還會說成小氣。父母與長輩也常鼓勵這行為,總不斷地灌輸孩子「要懂得分享!」


我曾經問過班上的孩子喜歡分享嗎?

平均年齡只有3~4歲的孩子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喜歡!我喜歡分享。」
我:「為什麼你們喜歡分享呢?」
小朋友:「因為爸爸媽媽說分享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啊!」
我:「那你們真的覺得分享很快樂嗎?」
小朋友:「嗯~有時侯沒有很開心」
我:「為什麼不開心?」
小朋友:「因為有時侯我並不想分享或是還沒玩好,就要被分享了。」

看到了嗎?孩子的分享大部份並非自願而是大人們引導孩子應該這麼做,所以孩子也必須認同分享是快樂的。但那並不是孩子真正的意願,甚至部份求表現的孩子會捨棄自己真實的想法而好於分享,因為想得到大人們的認同與讚賞。分享原本是美意,但卻變成了孩子說不出口的壓力。

也因為被這樣教育著,所以同儕間也會出現強迫對方必須分享的情況,只要一有小朋友不同意分享,一定會被冠上小氣鬼的封號,在小團體中因為輿論壓力而讓出了自己的玩具,因為每個人都說分享是一種崇高的美德。仔細想想好像沒有誰對誰錯,只是我們疏忽了分享對孩子而言本就是抽象得難以理解。



先讓孩子明白「分享」的真諦

父母與長輩應該讓孩子充份理解分享是基於同理和理解對方的心意而體諒,而這份理解與關懷能讓孩子主動思考對方的請求或需求,當孩子能夠開始主動思考這個問題時就代表孩子對於分享的意義已能同理,接下來以尊重的方式詢問孩子的意見,當孩子表達出最真實的感受時,也請父母尊重孩子的決定,切勿一昧地要求孩子分享。

分享的美意與快樂需要孩子真正體會,但很難讓孩子咀嚼文字、理解出深刻的意義,除了從日常生活中的體驗中學習感受外,像是繪本、兒童話劇、音樂、影片...等都是非常好的生活教材也非常貼近孩子的內心,而每日與孩子的親子互動「繪本共讀」正是引導孩子的最佳時刻,繪本的圖像,色彩總能引領著孩子進入故事情境中,而故事敘述最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童話繪本《分享椅》是我與孩子們分享過其中最喜歡也最特別的繪本,故事內容溫馨有愛更有著很美的寓意。故事中的小兔子做了一把小椅子,放在草原上,還在椅子旁放了一面「請」的立牌。有一天,正要回家的小驢子剛好經過,他把裝滿橡實的籃子放在椅子上,自己坐在大樹下睡著了,最後...大熊在籃子裡放了裝滿蜂蜜的瓶子,小驢子呼呼呼的睡著午覺,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一連串溫馨逗趣的故事,淺顯易懂卻深刻的傳達出「分享」的概念,讓孩子先學會尊重、同理分享的快樂,繪本裡的「請」貫穿整個故事的核心,尊重很重要,這也告訴孩子不能未經允許就擅自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小兔子的體諒與分享,讓後來的動物們不只學會尊重也樂於分享。這是一本散播關懷與滿滿愛的幸福繪本,非常適合讓孩子明白「分享」的真諦,同時也是親子互動中不可缺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的啟蒙書。


樂於分享的前提必須先學會保護自己和絕對的尊重

當我們帶著孩子去公園玩時,因為我們了解週遭的環境也知道來自於陌生孩子的請求很單純,所以下意識的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做出分享,但是孩子並不熟識環境也不知陌生孩子請求的用意,他仍在質疑、摸索著對方是誰?為什麼要拿走我的玩具時?父母卻馬上引導孩子「要分享」,這不是讓孩子「順從陌生人的請求」嗎?讓孩子陷入混淆的認知裡又失去信任與安全感,並不是我們該給孩子的教育方式。

協助孩子面對並按照自己的心意尊重他人做出真正的分享,別讓孩子心中的分享只剩下恐懼不安、排斥與不快樂,父母要學習引導不逼迫,理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也是親子之間相當重要的尊重。



小天下15周年-想要永遠記得的共讀時光
親子共讀推薦書>> https://goo.gl/4r8tmU
 

《分享椅》購買傳送門:
小天下 https://goo.gl/SIbu2W
博客來 https://goo.gl/XtLYoQ
金石堂 https://goo.gl/CDi8ql
誠品  https://goo.gl/fhDS8j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一連串溫馨逗趣的故事,淺顯易懂卻深刻的傳達出「分享」的概念,讓孩子先學會尊重、同理分享的快樂,繪本裡的「請」貫穿整個故事的核心,尊重很重要這也告訴孩子不能未經允許就擅自做出不合理的要求,小兔子的體諒與分享,讓後來的動物們不只學會尊重也樂於分享。這是一本散播關懷與滿滿愛的幸福繪本,非常適合讓孩子明白「分享」的真諦,同時也是親子互動中不可缺少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家庭關係的啟蒙書。

樂於分享的前提必須先學會保護自己和絕對的尊重
當我們帶著孩子去公園玩時,因為我們了解週遭的環境也知道來自於陌生孩子的請求很單純,所以下意識的會教導自己的孩子做出分享,但是孩子並不熟識環境也不知陌生孩子請求的用意,他仍在質疑、摸索著對方是誰?為什麼要拿走我的玩具時?父母卻馬上引導孩子「要分享」,這不是讓孩子「順從陌生人的請求」嗎?讓孩子陷入混淆的認知裡又失去信任與安全感,並不是我們該給孩子的教育方式。
協助孩子面對並按照自己的心意尊重他人做出真正的分享,別讓孩子心中的分享只剩下恐懼不安、排斥與不快樂,父母要學習引導不逼迫,理解孩子最真實的想法也是親子之間相當重要的尊重。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獨生子女其實一點也不孤單,因為他們更懂得珍惜愛與被愛




「我好想要有弟弟、妹妹!」這是獨生子女所期盼的,同時也常把父母往愧疚的深淵裡推。

孩子總有很多問不完的為什麼和期待,大部份的「為什麼和期待」我們都能給予完美的答覆和滿足孩子(合理)的期待,但遇到這個問題是絕對棘手地讓父母不知所措來不及反應,看似輕鬆也不輕鬆的育兒過程實在充滿挑戰啊!

單身時總不免會被催促著快結婚,結婚後馬上又被「什麼時侯生小孩」的問題追殺,費盡千辛萬苦懷胎十月生下了如天使般的寶貝還正沉浸在當新手爸媽的幸福感時,耳裡又被強迫地塞進了一句,趁現在還年輕趕快再生一個,「不然你以後絕對會後悔!」到底為什麼會後悔?!只生一個孩子到底是犯了什麼錯?

生兒育女不是「隨便養,就能隨便長大」那麼輕鬆啊!更不能因為別人的話而決定生或不生,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生命個體並非你揮之則來那麼容易,養育更不能有既來之則安之的隨性想法,在每個孩子到來前都需經過深思熟慮,這是父母對孩子的愛與責任。

棉花糖是我們的獨生子,身為獨生子父母親的我們確實也為此糾結過,尤其是每次看見他獨自玩的身影或非常期盼有個手足時,我們真的很不忍心。天真活潑的棉花糖,每年一定會向聖誕老公公許願:可以不要有禮物,只想要有弟弟或妹妹,或是單純地以為只要我和爸比再結一次婚就會有一個小寶寶降臨,因為在棉花糖的認知裡他就是這樣來到世上的,更小的時侯甚至會要求我們去超市買個弟弟或妹妹回來陪伴他,棉花糖期盼想要有手足的心情表達得好真切常讓我們感到愧疚,但如果只照著孩子的期盼而未作任何考慮或評估家庭狀況便決定生養孩子,不論對誰而言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日後可能也會因無法全心照料二、三個孩子的身心健康與維護健全的家庭功能而焦慮不已。

每個家庭中的成員都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獨特的身份,獨生子女和有手足的孩子也一樣,雖然大家總把獨生子女和孤獨掛上等號,其實那並不客觀因為不論有沒有手足的相伴,那也都是每個孩子人生重要的一部份,有手足的孩子真的就比較快樂嗎?我相信答案不盡然是一樣的。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性格不同,不論好或是不好都不該被強迫抹去,父母親要做的應該是幫助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靈和正面的態度,即使遇到困難也能積極地面對,邁向屬於他的人生、做個真正了解自我、快樂的自己。竭盡所能地為孩子阻檔排除所有該學習的逆境或無限制地給予,這才是讓孩子更狐獨的主要原因,當然也不是父母該去努力的目標。

多數有手足的孩子確實有伴可以朝夕相處在人際關係上顯得比較有自信也落落大方,但對於父母給予的愛往往是較沒有安全感的,尤其是長子長女因為經歷弟弟妹妹出生後,父母的愛被硬生生的分割後還要學習不知其意的「分享」,相對的獨生子女或許承受不少壓力,但不可否認也擁有更多的情感回饋,可以完全擁有父母全心的愛與關注,享受親密時光所帶來的養份,而這都能使孩子在自信心、安全感與信任感上建立穩固的基礎。

獨生子女或是有手足相伴的孩子其身心發展與人格發展皆來自於父母的態度與教養,所以如何教養與互動比多幾個手足來陪伴更為重要!有手足的孩子大方體貼喜歡照顧幼小,不過有時也會因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而習慣依賴,父母也許因為不捨而不自覺地無條件給予難免在寵愛與溺愛間失了分寸;獨生子女對於人際關係可能較無自信,互動能力或許顯得被動,不過卻也因為父母帶著孩子提早面對獨自處理問題,在學習經驗中已培養了不錯的邏輯判斷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

不論是否為獨生子女,都應該培養責任感避免孩子過份依賴,教育不是強迫孩子做個懂事早熟的乖孩子,孩子本來就該安心快樂地做個小孩,更別以父母成人式的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少子化的世代來臨,未來的負擔一定相對重很多,但教養卻也因此變得更精緻更有溫度,有更多的父母願意以學習的心態調整自己,用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長,這樣美好的親子互動會永遠在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裡滋養孩子的心,這是我們所樂見也衷心期盼的。

如果為了要不要為獨生子女添一個伴而擔憂常覺得不安的父母,相信即使有了第二個、第三個孩子也一樣會有擔不完的心、憂慮不完的事,父母總是感到自責,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的不安,如此一來很難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否需要多一個伴的問題和父母當初決定要不要生養孩子是一樣很重要的,不論在家庭經濟、夫妻的工作形態、家庭生活模式...等都需要去做好各方面的調整與心理建設。

我並非讚揚或鼓勵父母親,孩子一定要生幾個才是最好,這真的沒有絕對的答案。重要的是父母應該要有健康正面的心態與開放的思想讓孩子不被牽絆而勇敢放心快樂地去闖去學習,那麼到底是不是獨生子女或是要不要有手足的問題就不會再困擾著父母。

身為父母一定非常享受與孩子(們)的親密互動時光,優質的親子陪伴不但是孩子成長的養份,同樣也豐富了父母生命中的色彩,做個健康有自信的父母也會使孩子成為更積極正向的人,獨生子女其實一點也不孤單,因為他們更懂得珍惜愛與被愛,希望爸爸媽媽們能以最理性的方式去思考及面對來自社會與家人的壓力,因為父母永遠比任何人都還要清楚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教養和全心全意的愛。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孩子將信任交到父母的手裡,我們更應該努力為他把關!做個有責任感的父母比富裕更值得孩子學習!






育兒不能只靠「我聽說」!孩子將信任交到父母的手裡,我們更應該努力為他把關

正確的觀念才是育兒的重要態度,做個有責任感的父母比富裕更值得孩子學習!


以往在料理課或是寫食譜時,會遇到許多新手媽咪的困擾常常是:「怎麼吃孩子才會長得好、長得高?」
  
我也是個媽媽,如何吃才會長得好的問題在我心裡不斷地考驗我,在棉花糖還小的時侯,「吃」的問題也時常把我自己逼到角落想破頭,我擔心孩子的成長是否落後太多、擔心他挑食或是吸收不良...等問題而難免陷入焦慮。
  
「忙碌」是一般家庭的日常寫照,迫於工作常免不了的外食情況更是難為了一心為孩子健康著想的父母,漸漸地大家找到了新希望來寄託,而那被大家寄予厚望的就是玲瑯滿目的健康營養品,不過大家卻疏忽了一個重點,健康營養品並不是必須品而是輔助品,就像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不是3C保姆隨待在旁。
  
難道Vivienne就沒有給孩子吃過健康營養品嗎?有的!當然有。但是我從不會聽信偏方或是華麗的語彙就冒然地給孩子食用,孩子是否真正缺乏、孩子的身體是否能負荷又或者吃下肚經過化學反應後真正被吸收的還剩下多少呢?這些是我們應該先花時間去了解的。除了將內容物逐一詳查了解其特性與功效之外,最好還能先詢問請教過專業醫師是否有需補充的必要,避免增加孩子身體的負擔。
  
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必須請爸爸媽媽們認真思考,在尋求外來營養品補充之前務必捫心自問孩子成長中最重要也相當基本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是否需要先做調整或是更正呢?
  

遺傳基因與後天努力

「長高,一定要長得比我們還要高」,是我和所有父母如出一徹對孩子的期望,可是你知道嗎?孩子的身高有70%取決於父母的基因,而另外的就靠後天努力了,但是千萬也別因此忽視每日運動的重要性,帶著孩子一起保持運動的好習慣,除了幫助孩子長高,更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心。


正確的黃金生活作息

生活作息原本就不正常更別談如何長得好,晚睡或是睡眠不足都不利於成長,生長激素必須在熟睡的狀態才會大量分泌。請養成固定時間早睡養成最佳睡眠時間,才不會錯過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期而危害健康。
  

五顏六色零食誘惑的真相

不必要的零食習慣或常以速食油炸物裹腹更是扼殺孩子生長的最大殺手,更多研究報告已證實甜食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可怕,相信不用多解釋,爸媽們心裡都有數。影響情緒造成過動、增加身體負擔還會嚴重影響腦部發育,光是這些已證實的恐怖後果就足以令人震驚了,更何況還有不少未知的危害,這樣爸媽們還能安心的坐視不管也不在乎嗎?
  

別誤導自己,請仔細觀察、用心關懷

關於孩子的一切請帶著「理性」觀察,有任何疑問千萬不要自己騙自己一昩地求心安認為:「應該長大就會好了」,人生中那可遇不可求的機會,你我都不見得能夠緊緊把握住,更何況是孩子的成長就只有那麼一次,有擔心有疑慮就該請教專業,而非聽信偏方或是誤信找不到任何來源的「我聽說」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缺鋅孩童成長慢,養成均衡飲食最重要

大家總認為補鈣才是長高的元素,鮮少有人知道「鋅」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孩子而言是重要的關鍵之一,鋅缺乏或低下會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也影響消化與吸收能力或是免疫力下降的問題。
  
是否真的缺鋅要補鋅?當然不能只看到片面資料就跟著一窩蜂地亂補充,請務必帶著孩子經過專業醫師的檢查與評估才能了解如何實質的幫助孩子,別忘記天然圴衡的飲食永遠是孩子成長最佳的營養來源喔!
  
孩子的成長不會有第二次

因為不熟悉,我們習慣使用說明書來了解學習新的事物,但對於孩子的成長卻常聽信不知真假又虛幻華麗的語彙而輕易地幫孩子做決定,孩子的成長只有那麼一次,請用心看待孩子的大小事。
  

請尊重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除了需要愛的陪伴與關懷,更需要父母為孩子一一把關,成長不是只有餵飽,孩子就會好好長大」,孩子將所有信任交到父母的手裡,我們怎能輕易辜負或草率地帶過呢?

育兒絕對不能夠只靠「我聽說」,正確的觀念才是育兒的重要態度,對孩子的健康負責,做個有責任感的父母比富裕更值得孩子學習。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與陪伴,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請尊重並善待每一個孩子!』

我是Vivienne 微微,很高興認識你也謝謝你喜愛我的文字
誠摰地邀請您加入《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粉絲專頁與我分享每一個感動!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文章授權相關問題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