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微微的晚安故事004—許願山


 




晚安!親愛的寶貝,,你在被窩裡了嗎?

 

今天微微老師和小熊要一起說故事給你聽,陪你入睡喔!你準備好了嗎?輕輕地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裡,聽故事囉!

 

小熊你知道,我們今天要說什麼故事給寶貝們聽嗎?

我知道,今天要說的故事是「許願山」,有一座可以許願的山,非常神奇,而且真的會實現願望喔!

 

嗯,小熊妳說對了,許願山—不論你許什麼願望都可以實現喔!小熊,妳想許什麼願望呢?


 

準備好了嗎?聽故事囉~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故事喔~ https://reurl.cc/d5p5ak


 



《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Z7y58Q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Vk88v

IG帳號請搜尋:@nurullovesnu  
  
《微慢式教養》新書訂購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ZRLm

 

《在微慢裡找回所有溫柔》社團:https://reurl.cc/avXv4D
  

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訂閱、追蹤與分享。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轉載轉貼Vivienne的圖文創作,請註明文章出處~謝謝您

微微的晚安故事003—這個小東西






今天微微老師和小熊晴晴要一起說故事給你聽,陪你入睡喔!

 

你準備好了嗎?輕輕地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裡,聽故事囉!

 

小熊晴晴你知道,我們今天要說什麼故事給寶貝們聽嗎?

 

我知道,今天要說的故事是「這個小東西」

 

是一個小東西,不知道是什麼的小東西。

 

到底這個小東西是什麼啊?

 

嗯,小熊晴晴妳也不知道對不對,那我們一起聽故事,看看「這個小東西」到底是什麼。



 

準備好了嗎?聽故事囉~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故事喔~這個小東西



 

《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Z7y58Q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Vk88v

IG帳號請搜尋:@nurullovesnu  
  
《微慢式教養》新書訂購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ZRLm

 

《在微慢裡找回所有溫柔》社團:https://reurl.cc/avXv4D
  
 

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訂閱、追蹤與分享。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轉載轉貼Vivienne的圖文創作,請註明文章出處~謝謝您

微微的晚安故事002—吃湯圓長大的熊





 晚安!親愛的寶貝,,你在被窩裡了嗎?

 

今天微微老師和小熊晴晴要一起說故事給你聽,陪你入睡喔!

 

你準備好了嗎?輕輕地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裡,聽故事囉!

 

小熊晴晴你知道,我們今天要說什麼故事給寶貝們聽嗎?

 

我知道,我知道,今天要說的故事是「吃湯圓長大的熊!」

 

疑?是妳嗎?小熊晴晴,妳是吃湯圓長大的熊嗎?

 

不是,不是,不是我喔!我是吃快樂長大的小熊晴晴。



寶貝們,猜猜故事裡的小熊吃什麼長大的呢?


 

準備好了嗎?聽故事囉~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故事喔~吃湯圓長大的熊



 

《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Z7y58Q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Vk88v

IG帳號請搜尋:@nurullovesnu  
  
《微慢式教養》新書訂購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ZRLm

 

《在微慢裡找回所有溫柔》社團:https://reurl.cc/avXv4D
  

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訂閱、追蹤與分享。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微微的晚安故事001—我最討厭上學了 !



 

晚安!親愛的寶貝,你在被窩裡了嗎?

 

今天微微老師和小熊晴晴要一起說故事給你聽,陪你入睡喔!

 

你準備好了嗎?輕輕地跟著我們一起走進故事裡,好不好?

 

這一天是小允上幼兒園的第三天了。

 



每天早上,小允都哭著起床,哭著吃早餐,哭著跟爸爸媽媽說他不要去上學。



「我最討厭上學了!」小允每天早上都會說這句話,說完又哭得更傷心了。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然後接下來的日子,小允開始變得喜歡學校喜歡同學。

猜猜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


快跟著孩子一起聽我們的晚安故事吧!


點此連結即可線上聽故事喔~https://reurl.cc/j565Mm





 

《微與孩子們的日常》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Z7y58Q

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GVk88v

IG帳號請搜尋:@nurullovesnu  
  
《微慢式教養》新書訂購連結
博客來:
https://reurl.cc/24ZRLm

 

《在微慢裡找回所有溫柔》社團:https://reurl.cc/avXv4D
  
 

謝謝大家的支持,歡迎訂閱、追蹤與分享。
  

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轉載轉貼Vivienne的圖文創作,請註明文章出處~謝謝您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童年手足衝突未妥善處理等長大就變成手足互相傷害!


童年手足衝突未妥善處理等長大就變成手足互相傷害!

別小看手足衝突的影響,足以牽動整個家庭和諧關係。


「不公平!是他/她先弄我的,是他/她先搶我的,是他/她一直愛告狀,都是他/她啦!」

「你們二個吵夠了沒,到底是想怎樣?愛吵是不是?那都不要玩,誰都不可以玩!整天吵吵吵的,煩死了,可不可以懂事一點。」

以上這些對話是不是很熟悉呢?這是不是每天都在發生呢?如果可以當個優雅的爸媽,誰會想變成那個破口大罵的爸媽呢?在孩子未出世之前,相信爸媽的幸福家庭藍圖裡,絕對不會有手足天天吵架、打架的這一幕。
  
我知道還有更多手足衝突事件足以讓爸媽崩潰,是的!我真的可以想像那有多麼地煩人,想逃避也是人之常情。光是每天要處理手足間的衝突,不知讓爸媽的腦細胞死多少,難怪爸媽的情緒也跟著高漲。

「我即使有再多的耐心也會被磨到消失殆盡,我知道手足有爭執很正常,不過試了好多方法還是無法解決,就會讓自己感到生氣和無力。」這是很多爸媽的心聲。

手足之間最常發生的狀況幾乎圍繞在計較、禮讓、挑釁、偏心、肢體動作接觸,或是沒有原因地討厭對方,但其實不是真的沒有原因,而是原因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種下,只是孩子與爸媽未曾察覺。

關於爭執,其實爸媽也會感到很慌亂,更急著想停止一切,於是那些本來沒有的情緒就全衝了出來,讓孩子原本就困在爭執中的情緒也就越來越憤怒,無法平靜下來,於是手足間的爭執最後演變成家庭大亂,接著互相指責親職的責任。就算吵完了,真正的內在問題仍然原封不動的存在。

親愛的爸爸媽媽,別急也別自責,會有這樣的情緒很正常。但要如何處理與拿捏好界線,真的,真的非常需要爸媽們持續的觀察和耐心。因為教養真的沒有捷徑。


在此分享幾項最常發生的狀況,爸媽們可以評估參考:
  
😟觀察自己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爸媽雖然知道需要依照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與天生氣質去引導,但是引導的方式卻是藉著孩子的特質,情感綁架孩子,反向且不合理的要求孩子用情感勒索孩子。例如:特質A(內向貼心)的孩子多擔待些、特質B(敏感)的孩子不可以哭,或是把責任承擔託付給特質C(年紀較長)的孩子。
  
這些錯誤的引導方式,無法解決最核心的問題,會讓孩子沒有歸屬感,感受不到被理解、被愛、被在乎,孩子也會因找不到出口而尋求另一種過度關注的行為。  
  

😟手足之間最不需要的就是公平
我在自己的書 《微慢式教養》裡也有談到「手足之間,永遠沒有公平這件事」,我認為手足之間的關係存在著一種獨特的親密關係,孩子都是父母生養的,即便吵得再兇也都還是父母的孩子,所以父母通常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把「公平法則」維護好,就是送給手足最好的學習禮物,但偏偏手足間最不需要的就是公平。
  
年齡不可逆,要長子長女們「讓」一輩子是否太委屈呢?「讓」是一種手足比較,更會讓孩子慢慢默視自己的需求。這背後隱藏著的危機就是要孩子先學會放棄,並且徹底拒絕自己真實的感受。
  
孩子有錯誤行為的時候,不能依照年齡大小來評斷對錯。應該要先了解情況再釐清彼此的責任,有錯誤就需更正改善,不該由年紀大的孩子承擔責任。長期承擔會造成非常大的心理負擔也累積了怨恨,更有一種不被理解與被背叛的憤怒情緒。
  
我們應該協助孩子在合理、尊重的界線裡,面對自己並按照自己的心意,做出真正的分享和禮讓,沒有經過對方同意就是強奪與不尊重,跟年齡大小沒有關係。要引導孩子如何互動與表達自己的意願和維護自己的權利,手足間需要的是彼此尊重,才能獲得被理解的正向情感。
  

😟觀察手足間常起爭執的點是什麼
手足常常吵,什麼都能吵,但也一定有某件特定的事是手足爭執的引爆點,爸媽可以先想辦法冷卻自己的情緒(我知道這非常不容易,但仍然需要和孩子一起練習),在沒有立即危險的狀況下,先不要主動介入也不要說「不要再吵了」,因為孩子們這時候什麼道理也聽不進去。
  
如果孩子們已扭打起來了,請溫和堅定地先分開彼此,並明確告訴他/她們:「越生氣越容易受傷,我感受到你們的生氣了,現在各自先慢慢緩和自己的情緒(不是關房間處罰喔)。再告訴爸媽發生什麼事情了,因為爸爸媽媽很想了解,也好想知道是否能幫忙。
  
小小孩扭打起來的處理方式除了一樣先分開彼此,再來請小小孩各自向爸媽分享心情,如果年紀真的太小,則請孩子用肢體動作表達生氣的程度(跳高高或扭動肢體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情緒)。
  
例如:我會這樣說:寶貝啊!我感覺到你很不開心,你可以用跳跳的方式讓我知道你現在有多麼不開心和生氣嗎?每次當我這樣問的時候,孩子就會立刻用肢體動作,跳跳或扭動身體來告訴我:「我的氣有這麼大、或我的不開心比101大樓還要高」。
  
請孩子用肢體動作表達他們的情緒,是孩子認識情緒最健康的方式,而且很有效,因為孩子的情緒會在透過肢體的大活動後慢慢分解消化,也能和爸媽表達發生了什麼事。
  
手足間的衝突每一次都是情緒調節的重要學習,絕不是為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做。也請爸媽做不只一次的觀察或是記錄。藉由這樣的方式會讓爸媽更加能夠理解孩子爭執的是「事件本身」或是有「需要被看見」的需求。
  
同時,爸媽也會在孩子的回饋中,發現自己越來越可以「先」穩住情緒,再把關懷傳達給孩子。  
 
 
😟找出沒有任何理由的排擠原因是什麼
有一種狀況是「沒有原因的,我就是不喜歡他/她」,這樣的情況發生時,代表累積的情緒已經持續好久一陣子了,爸媽這時不可以否定孩子的感受,或強迫孩子一定要相親相愛,請試著以觀察引導的方式了解。

  
找出孩子最自在的時刻,陪他單獨聊聊最近的事,但千萬不直接導入正題,避免說教的方式,可以先從生活、校園、有趣的事聊起進而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最後孩子說出了原因,爸媽也不可以因為孩子的理由很幼稚而否定他或是取笑他。
  
因為每個孩子的心理需求不同,先求理解孩子內心不舒服的原因,比要求表面上的相親相愛更重要。這的確需要較長的時間去觀察,孩子願意說出口是溝通的第一步。先連繫親子間的情感,就更容易同理孩子的心。
  

😟學習解決問題是孩子們的責任
當手足爭執發生時,再溫柔的爸媽也會瞬間變身成吼爸吼媽,不願再聽任何一方的解釋,於是使用直接開罰的方式或要孩子們閉嘴。但此時孩子們已夠焦慮了,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失控,而失控行為發生時就彷彿是在提醒爸媽「失控=孩子將來長大會變壞」。
  
看著孩子失控,爸媽心裡擔心的不會是小爭執,而是遠遠的未來,於是那份對未來的擔憂就必須在當下給予嚴厲處罰才能消除。不過當孩子已習慣了處罰和威脅,自然就不會感到害怕,且認為自己總是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延伸出更多的不安或憤怒。所以衝突裡看不見的糾結與情緒,一定要從「心」去發現和理解。
  
相親相愛、相互扶持是爸媽對孩子們的期許,手足有衝突需要我們用耐心去引導,我能理解爸媽希望孩子快點和好的心,但在爭執過後的彼此,需要時間去處理情緒,切莫要求孩子們需立刻原諒或立刻消氣,要求趕快擁抱和好。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能力,爭執的雙方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希望的處理方式。手足之間有個性差異,也需要時間練習適應才能好好相處,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應該是由爸媽來強迫執行,否則孩子將學不會如何解決問題,甚至也影響了日後與他人的人際互動。
 
 
😟鼓勵孩子請不要用「比較」的方式
有時傷害手足關係的不是別人,而是親生父母或是親朋好友。您是否也在不知不覺的狀況下使用了「互相比較」的方式來鼓勵彼此更進步呢?
  
什麼才是最棒的孩子?我想這沒有所謂的正確解答。就算是正式比賽也會依年齡與能力來分組,而手足本來就有所差異,很明顯地就不符合比賽資格了,豈可強迫參賽讓「比較」撕裂彼此的感情,即便是雙胞胎也有獨立的思想、氣質和個性啊!
  
「比較」無法鼓勵孩子,反而傷了孩子的自尊與自信,手足關係如果得不到同理與關愛,就無法對自我產生認同感,影響未來的人格發展也牽動整個家庭關係。所以爸媽一定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去引導和鼓勵,才能讓孩子更有歸屬感。 
  
  

  
以上孩子的各種爭執,其實都需要爸媽的協助,爸媽一定要有耐心去觀察,並試著了解原因,別急著一併處罰,這是手足之間必須相互學習的重要過程(很重要),如果每次都草率地處理手足問題。
  
那麼將來看見的不會是相互扶持也不會是相親相愛,而是一次又一次的爭執和互相傷害,這也會讓爸媽的身心疲憊不堪,更加容易懷疑自己,認為自己是不會教養的失敗者。
  
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每種特質都值得我們用心去欣賞。「公平」並不適用於手足之間,長期仰賴在每一次的比較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認同的孩子,內心其實是匱乏失落的。  
  
手足之間的爭吵是最表面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孩子們有「被滿足」、「被尊重」、「被看見」、「被理解」、「被同理」等心理需求,需要被接受和溫柔滋養。
  
家庭教育永遠比學科教育重要,在孩子情緒調節能力發展成熟前,這些心理需求如果一直被忽視,就容易在成年後發展出較多不成熟的情緒行為與負面價值觀。
  
爸媽千萬別小看手足間看似不起眼又幼稚的衝突,反而要感謝那些衝突的發生,因為孩子們才有更多機會去練習。每一次爭執都是手足彼此練習的機會教育,希望以下整理的小重點可以協助爸媽引導手足學習化解衝突。
  
。爸媽先觀察發生爭執的主要原因
。傾聽彼此別急著改變孩子的想法
。不因年齡差異而有所偏坦或放任
。引導孩子們說出整個過程與感受
。思考爭執的原因並討論應對方式
。讓彼此靜心並反思該如何做調整
。鼓勵孩子多練習應對溝通的技巧
  
  
記得每一次衝突後,都要好好地練習說對不起,擁抱彼此,才能修復彼此內心的傷痛。「對不起」不是賠罪,而是因為在乎!
  
教養—需要細水長流才能觀察細節,並找正孩子真正的困難點在哪裡,急流湧進很快速地到達目的地的親子關係早已不知不覺撞得滿身是傷了。
  
我們都是在長大後才懂責任的沉重,善待自己已經不容易,你我都在風雨中經歷過或正在經歷,用「愛」理解自己與孩子,孩子才能學會善待自己。
  
看著孩子成長過程裡的跌跌撞撞,難免會感到不安、焦慮和孤單。教養不難,難的是「做父母」,因為深愛著我們的孩子,所以想要成為更好的父母。不過只要我們願意「慢」下來就能感受更多。
  
親子,僅有二字卻是一輩子長長的情感,少一點苛責讓滋養豐富孩子與我們,就算風吹斷了線,就算未來挑戰會更困難,但爸媽溫柔的愛將永遠在孩子的心裡亮著暖著。
  
  
讓我們陪著孩子一起跌倒、一起哭、一起笑,和孩子一起感受一起學習成長!
  





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我想邊看電視邊吃飯,為什麼不行?!

 


最近中午吃飯時,兒子都想要邊看電視邊吃飯。
  
「嗯,我知道,但我想想可能不行!你會因此不專心吃飯。」我說。
  
「會,我會,我都有專心吃飯啊!哼!每次都這樣。」兒子不高興地說。
  
兒子最近很常把「每次都這樣」掛嘴邊,明明就也只發生過一次,他總會說「每次」,我想那是他情緒不滿的口頭禪。
  
嘗試與探索是孩子最原始的能力,但要在生活裡學會和自律共處,就不是那麼簡單了。孩子有想法,父母有原則,於是親子之間產生了角力。
  
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保有探索自我的學習機會,可是又忍不住出手限制這個限制那個,因為不相信孩子能做好,所以心裡也常常矛盾糾結著。
  
兒子放寒假的期間,看電視的時間總長不會超過1.5小時,30分/40分為一個收看時間的單位,其餘時間就是他的個人時間。
  
他喜歡畫畫、閱讀、編故事角色扮演、自(亂)彈自(亂)唱,一個人就能把家屋頂掀掉,家裡鬧烘烘地玩鬧一整天都不疲累(是媽媽好累><),所以我知道他對於看電視的需求其實以目前來說,相對是很低的。
  
但兒子最近不知怎地,突然覺得「邊吃邊看」是一種很酷很享受的感覺,(是大人的感覺)所以提出他的「想要」和我們討論。

這件事其實沒有完全的正確或錯誤,且因在家裡,我們很鼓勵他有任何想法都一定要提出來與我們一起討論,不論此事的結果為何,都要勇敢說出口,因為說出口才有機會讓彼此都有更進一步的溝通。

最近確實有發現他無法兼顧也無法掌握好吃飯這件事,所以今天兒子的要求被駁回,他不開心也是合理可預見的。我認同他的情緒也全部接受。
  
「我知道你有吃完飯,但無法掌握在二者之間該有的平衡,你一定覺得我在責怪你,我們都不要爭論應先把重點放在如何改善。你提出的這件事情不是不可行,但你總要為你提出的要求和所做的行為負責,不能只是享受慾望而忘了對自己負責。」我說。
  
最後我和孩子討論,把吃飯的過程錄下來,再由他自己觀察和檢視整個邊吃邊看的過程,兒子開心地馬上答應了。
  
在影片錄至30分鐘時我按下了停止鍵,指著結束時間30:00告訴兒子:剛好是眼睛休息時間。兒子忍不住張大了嘴巴說:怎麼這麼快就到了30分鐘!!!我還沒吃完耶!
  
「對啊!真的已經30分鐘了,我也覺得好快,時間不知不覺地已走了30分鐘。」我說。(此時不需對孩子斥責或是潑冷水,讓孩子自我覺察,因為孩子需要。)
  
兒子看著碗裡居然還有超過2/3的量還沒有吃完,於是在結束錄影後開始認真吃飯,沒一會兒的時間就把午餐吃完了,接著兒子回播稍早的影片,看著影片中的自己有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定格狀看著電視,而午餐的部份幾乎就像蜻蜓點水那樣沾一下就停住了。
  
「媽咪,原來我真的沒有專注在吃飯,難怪吃了那麼久,然後我還亂生氣,對不起。」兒子害羞地一直笑。
  
「媽咪,我想到妳之前跟我說的要控制自己的慾望,每個人都有慾望,但與現實之間的界線要拿捏好,現在我懂了!」兒子想起了之前,為了要玩而草率地完成功課那件事。
  
「看電視、玩....等,有慾望是很正常的事,做任何事都要認真,看電視是,玩也是,這才是真正的享受。」

「不過很多事情都要找到平衡,如果過頭了就會迷失甚至被『慾望』控制失去自我,也無法專注在眼前很重要的事,最後也因此延伸更多的問題,甚至花費更長的時間去彌補和修正。」

整個下午我和兒子持續聊著這個話題,雖然未來還有好多的練習,但我們會在成長的路上陪伴著,然後一起向前走吧!
  
  

Photo by Pexels


4-8歲是孩子思考爆炸的自我認知驗證期,也是爸媽常覺得快崩潰的不耐煩期


經過了凡事充滿好奇的探索時期的孩子其自我調整與控制能力也逐漸提升中,雖然還不是成熟到可以做到完全自律,但大部份的規矩都能明白也能夠遵守,對於每件發生的事都能有停下來思考的主動性。

這個時期的孩子因為開始會主動思考,所以會想展現「我」的意識,是很正常的發展過程。所以特別需要父母耐心地引導。


陪孩子一起練習與整合也鼓勵孩子思考每件事情的本質 

讓孩子遵守規矩並非用恐嚇威脅的方式才能達到效果,因為孩子處在恐懼緊張、羞愧的壓力中會讓大腦暫時斷電、呼吸也無法順暢,這就是大人們常說的嚇到全身發麻、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也一樣,在所有壓力集聚時會讓孩子無法思考更別無法做出任何反應。有些爸媽可能會這樣認為「就是要嚇嚇孩子才知道會怕」,但「被嚇大」的孩子長期因為思緒被恐懼佔據而導致在應對未來的各種挑戰或困難時容易退卻甚至逃避。

孩子做得不好才有進步的空間,請以親身經驗去引導孩子感受和學習。長期被爸媽數落也看不起的孩子,表面看起來是百分百的服從,但其內心卻是佈滿我們看不見的傷,而自我思考的能力也會隨之萎縮,我想這絕對不是我們所期待的未來。

3C科技產品本身沒有錯,別被科技牽著鼻子走,也不要被控制了。

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孩子說出口,哪怕那是大人一聽就知道的,行不通的天馬行空,只要願意說出口,就有更進一步的親子溝通與彼此理解的連結機會。

教養孩子的每一天,不可能永遠都是充滿歡笑的,偶爾也會有生氣孩子,或是覺得孩子的個性怎麼會是這樣的徬徨不安時刻,但爸媽必須要承認孩子本來就可以不完美,所以才會需要我們給予正確的教導和愛。

兒子後來決定不刪除這個影片,因為覺得自己邊吃邊看很有趣。不知道長大再看,會不會後悔就是了。





《微慢式教養》

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謝謝大家讓微微的新書很幸運地還待在各大銷售平台的排行榜中,謝謝你們也請繼續支持喔!


記錄於2020.02.03的寒假。





Photo by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