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聖誕禮物不再是必備物質的給予而是一份感謝,感謝和對自己的努力認同,看看自己這一年的成長蛻變。


 

聖誕禮物不再是必備物質的給予而是一份感謝。
感謝和對自己努力的認同,看看自己這一年的成長蛻變。
  

孩子有一天一定會知道聖誕節的真相是什麼,請別讓送禮物淪為是一種附加的必要條件,因為節日是祝福與感謝。  
  
每個孩子最期待的節日應該就是兒童節、生日、過年、聖誕節...,因為有禮物,是孩子們的禮物節!兒子也一樣,但是特別期待聖誕節,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不常買玩具或是禮物給他,所以特別節日裡的驚喜,很不一樣也很期待。
  
聖誕節和其它節日很不一樣,因為有一個神秘又謎樣的慈祥聖誕老公公,一個會送全世界小孩禮物的聖誕老公公,穿著紅色大襖、駕著有馴鹿的雪橇從很遠的地方飛到家裡來,再輕輕地趁孩子睡著後偷偷塞禮物到孩子準備的大襪襪裡。
  
光是這浪漫的故事情節就足以令人著迷,我小時候也是這樣深信不疑,直到同學都收到聖誕禮物而我還是沒收到時,爸媽才給我一個晴天霹靂的禮物:「那嘸啥米聖誕老公公,嘸影,騙人A!」我還記得當時死都不肯相信而且非常地傷心,一直翻攪我在文具行買的聖誕襪,可惜挖破了也還是只有毛屑粒,什麼都沒有!
  
當同學問我收到什麼聖誕禮物時,我還因為怕被取笑而冒著鼻子會變長的風險,冒著冷汗說:「嗯,我放家裡!」因為那個時候老師和同學間都流傳著一個傳說,那就是「聖誕老公公不會送禮物給壞小孩的」。

於是我就一直陷在「我是壞小孩?真的沒有聖誕老公公?」的輪迴裡轉不出來,年幼的我相信世界上是有聖誕老公公的,我自認為一定是我不乖,做得不夠好,所以沒收過任何聖誕禮物。
  
直到長大才知道,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公公駕著有馴鹿的雪橇來送禮物,我的爸媽只是很誠實地告訴我這件事情而已,也沒有錯。只是我暗自傷心自責了好幾個聖誕節...........。
  
聖誕節是個美麗又充滿期待的夢想,在每個孩子的心中,不僅美好且值得期待的「童話故事」。不論禮物是什麼,即使只有一張卡片或是貼紙,也會幸福地飛舞起來,因為像是得到了幸福的眷顧。
  
或許是小時候在心中的小遺憾和小期待未曾實現過,即使也知道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公公,但我還是想要給自己的孩子有夢有期待,除了給予孩子無限的想像與相信,更重要的是,期待就是心靈的信仰和對未來的期望。我願意去守護和延續!
  



孩子總有一天會知道聖誕老公公的真相

每一年兒子都會寫信+許願送給聖誕老公公,除了我發病最嚴重的那三年,兒子向聖誕老公公許願:「聖誕老公公您好,我不要禮物了,我只想要媽咪不要死掉,拜託您送我這個禮物。」看著這段許願的影片感動與心疼不止是而已,這也是我這輩子收過最幸福又溫暖的禮物了。媽媽我在醫院大幸福和感動的眼淚,而且兒子的聖誕願望都有真的實現,因為我真的都好好的,所以兒子對於聖誕節和聖誕老公公有著很深厚的信任和情誼。
  
不過孩子會長大、會思考、會判斷,從大班開始就會問我們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嗎?我知道這件事情不用幾年就會水落石出了,但我還是不想直接撥他一桶大冰水,我告訴他:「每個人心中都有著自己的相信和期待,彼此尊重不必爭論,而且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聖誕老公公的」。
  
「我也相信是真的有聖誕老公公,因為我的願望都有實現,而且媽咪也一直在我身邊沒有死掉。」兒子深信自己的信念。
  



節日是祝福與感謝,別讓送禮淪為商業行銷

「不過,當聖誕老公公不再送你禮物的時候,就代表你晉級了,從小男孩變成大男孩了,長大了!聖誕老公公會給你更多的勇氣讓你看見自己是個很棒的小大人。」兒子聽完露出很期待的表情並期待自己成為很酷的大男孩。
  
在那之後的聖誕節,禮物就不再是必備物質的給予而是一份感謝。兒子還是會畫畫寫信許願、感謝聖誕老公公,但是更多了感謝和對自己努力的認同,看看自己這一年的成長蛻變,每當回顧細數那些成長小點滴時,兒子都會笑得好開心,看著自己進步的兒子覺得害羞又有藏不住的喜悅。
  
孩子有一天一定會知道聖誕節的真相是什麼,而送禮物也不要淪為是一種附加的必要條件,因為節日是祝福與感謝,年幼的孩子還不能完全明白,但是我們可以隨著孩子成長的腳步慢慢讓孩子感受,這個節日是感謝自己一年來的努力和對自己的期許,更是對家人的感謝與祝福。
  



2019今年最特別的聖誕節禮物—成就感

今年很幸運地我出了一本書,兒子參與了書裡的插畫創作,和我是共同創作者。在聖誕節前夕我們收到了新書版稅,兒子也收到了他的創作版稅,這是他人生中第一筆大錢(對兒子而言),他在得知的那一秒不是嚇暈是完全嚇瘋了,一直跳跳跳一直叫叫叫,好興奮地喊著:「我會賺錢了,我有能力了,Yeah~~~(超過100遍)」。
  
這是兒子靠自己的能力賺到的第一筆收入,我讓他做自己理財的小主人,如何運用自己決定也不需要過問,因為給予自由思考空間,孩子才能有練習規劃的概念。
  
「我想要一點點錢買玩具(可以嗎)?!其它的我要存起來,不能花!」兒子小心翼翼地告訴我這個規劃,他還是有點緊張,突然覺得買玩具是種罪惡與不安。我告訴兒子你可以完全決定,於是我們帶他去挑送給自己的禮物。
  
兒子挑了好......久!因為超過他心裡預算的禮物是他最想要的,於是心中的天使和惡魔交戰著,兒子開始思慮著玩具的重複性、好玩性、實用性、功能性、價格合理性.........,聽他邊挑邊自言自語著那些考量,覺得兒子不一樣了,又長大了,好感動。
  
讓兒子有練習決定的能力,他竟可以開始思慮著買玩具該考量的小細節,不再像是小時候的考量只有喜歡和不喜歡。挑了好......久之後,終於買了最符合所有評估後的禮物,也收存好自己賺的錢,像寶物那般珍惜著。兒子幸福的笑容在回家的路上一直綻放著。
  
睡前,兒子說:「我覺得這是最棒的禮物,除了這個玩具,我還收到『成就感』這個超棒的禮物,我超級開心的,而且我已跟聖誕老公公說不用再送我禮物了,因為我已經能夠靠我自己的能力賺錢買禮物送自己了,聖誕老公公會不會也覺得我很棒?」
  
會!一定會!你真的很努力也很用心,恭喜你也祝福你健康平安自在快樂,我們愛你喔!祝你每天都幸福快樂。
  
節日有時不需要厚重的大禮,只要心裡有愛的能力,不論是節日或平日,相信都可以讓愛豐富我們的生命。
  
願不只是聖誕節,每一個人都平安喜樂!




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一定比例的細膩與奔放,綻放的光芒才更顯得獨一無二。

微微新書分享: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父母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
親子學習網站:
微微與孩子們的專屬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Photo by Arun Kuchibhotla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爸爸的修鍊成長日記—原來是我不能接受孩子長大也不聽我的話,所以生氣著!


「爸爸的修鍊成長日記」
原來是我不能接受孩子長大也不聽我的話,所以生氣著!
  

先生J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面臨到需要加班的時候,每當碰上連續加班就會有一段時間無法好好陪兒子,因此在心裡總有著想彌補親子關係的期待。
  
爸爸想彌補的那份心意是對兒子的疼惜和愛,所以加了更多的愛與期待在與兒子的關係裡努力著,可是當J滿懷期待想和兒子靠近時,卻像磁鐵同極相斥般撞得更開,有時還會出現小爭執,彼此不開心。這樣的關係讓期待做得更好的爸爸覺得好無力。
  
「感覺兒子越長大越不聽話!」J感到力不從心。
  
好幾個晚上我們為此彼此溝通和討論,我懂J的失落和無法排除工作上的那份為難,但我也懂兒子的心理發展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求證與支持,並不是失去控制。
  
父子倆常卡在「應該與不應該」、「有和沒有」的是非題裡拉扯,舉個例子:爸爸總覺得兒子穿不暖、吃不飽,但兒子並不覺得冷也不覺得餓。爸爸覺得考不好又沒關係,不要理它,但兒子就是覺得在意,覺得很有什麼.....諸如此類的小問題。雖說是小問題卻足以掀翻父子關係。
  
兒子會來找我吐苦水,說爸爸每次都會強迫他;J也會找我評理,說他明明是為了孩子好,還被誤會。我看著這二個氣呼呼的兒子實在是忍不住想偷笑,到底為什麼明明想增進親子關係,到頭來卻變成漸行漸遠呢?
  
兒子長大了,外在與內在的能力都逐漸發展成熟,思考邏輯能力也更成熟了,當我們正感動孩子成長的進步時,卻忽略了要去「接納、尊重」孩子的成長轉變與傾聽兒子的更多聲音。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總是給予孩子是非題去二擇一,但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表達時,需要的不是你說我做的命令,而是更多的求證、體驗和對自己負責,二擇一的方式會在無形之中限制孩子的各種能力,也等於不允許孩子有創新的思維。
  
身為父母總想照顧好孩子的所有一切,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在我們能力合理的範圍內健康成長,這份教育孩子的心自始至終都不會變,只是我們忽略了一點:孩子會有成長的不同蛻變。當我們無法接納孩子的成長蛻變時會感到懊惱,或是更用力地去拉回孩子要孩子乖、要孩子聽話,但卻把彼此推得更遠了。
  
凡事要孩子服從聽話的同時,孩子失去的東西其實更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有無法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未來就無法真正的自己,也會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還記得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喜歡將損壞的玩具重新組裝,在組裝修復成功前的那片混亂,我們給予他支持和鼓勵並允許他犯錯,在錯誤中學習。在別人看起來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裡,我們希望他培養創新和思考的能力。可是兒子長大了,怎麼就把那些曾經給予的支持收回呢?怎麼突然開始無法接受孩子成長的蛻變,也開始覺得是兒子不聽話不乖了呢?
  
「兒子的確長大了,是我還沒準備好去接受和適應,總覺得他和小時候不一樣了,所以生氣他,其實他真的有好多很棒的成長進步,只是我專注在『他不想聽我的話』上在意著,其實仔細想想是我不對,我應該要好好想一下」J的這番話好令我感動,也覺得他好像在閃閃發光啊!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只是在這些混亂的情緒裡,我們必須要試著去找出原因才能有解,否則雙方僵持在「聽話、不想聽話」的戰爭裡只會耗損了更多的信任和情感,,試著去理解彼此的感受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溝通。
  
情緒會直接影響行為,不論是孩子或是大人,如果我們無法接納真實的情緒,那麼那些解不開的教養問題,就會不斷地在情緒裡循環。父母要學著看見孩子、聽見孩子、接納孩子,也別忘了父母一定要給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機會,相信自己。
  
  
~~~
「重新學會和長大的兒子相處,多了一點放不下,有時候仍然會在意兒子的想法和我不一樣,但是現在會慢下來去聽更多不同的想法,重新思考後發現兒子其實也沒錯,一直以來他都是在我的保護和照顧下成長,所以不斷地為了兒子因為長大而超出我的保護範圍而擔心,是我忽略了,那也是他成長蛻變的一部份,我只想到要用以前的方法和他相處,因為覺得他是我的兒子,所以他要接受的想法實在是不對。我也因為這樣,都忘了好一陣子沒有跟他好好地說『我愛你』,覺得很心疼。」
  
前天晚上J很感動地跟我說,自從他重新開始接納兒子的蛻變,也開始恢復天天跟兒子說「我愛你」後,發現兒子願意和他表達想法也會主動抱他並告訴他:「爸比,我愛你」,不像從前只想找媽媽,永遠都把「只有媽咪才懂我」這句話掛在他的心門上拒絕他。
  
「好久沒有這樣的心情了,真好!果然,我真的不會教孩子,還好有妳在。」J和我分享他的真實感受,多麼棒的分享也讓我獲益良多,謝謝J。
  

我也會有情緒,我也曾因教養的挫折感到生氣、傷心和自責,但這些都是情緒的真實面,我們學會先認同自己的情緒,才能感受孩子的情緒並找到情緒背後所隱藏的原因。
  
有時候親子關係在跌了一跤後反而更能理解彼此,學會體諒彼此,J和兒子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常常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是要聽我們的、接受我們的安排,但卻不接受孩子的任何表達和聲音,甚至認為那是忤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無法放手,所以不肯接納。如果我們要孩子尊重自己與他人,就要從同理、尊重孩子的感受開始。
  
父母覺得失去了孩子,但卻沒看見孩子為了獨立而努力的進步;不是每一種失去都是損失,有時候失去反而獲得更多原來看不見的獲得是如此珍貴。
  
  
  
記得每一次衝突後,都要好好地說對不起,好好地擁抱彼此,才能修復彼此內心的傷痛。「對不起」不是賠罪,而是因為在乎!—微微。




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一定比例的細膩與奔放,綻放的光芒才更顯得獨一無二。

微微新書分享: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父母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
親子學習網站:
微微與孩子們的專屬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Photo by Markus Spis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