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爸爸的修鍊成長日記—原來是我不能接受孩子長大也不聽我的話,所以生氣著!


「爸爸的修鍊成長日記」
原來是我不能接受孩子長大也不聽我的話,所以生氣著!
  

先生J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面臨到需要加班的時候,每當碰上連續加班就會有一段時間無法好好陪兒子,因此在心裡總有著想彌補親子關係的期待。
  
爸爸想彌補的那份心意是對兒子的疼惜和愛,所以加了更多的愛與期待在與兒子的關係裡努力著,可是當J滿懷期待想和兒子靠近時,卻像磁鐵同極相斥般撞得更開,有時還會出現小爭執,彼此不開心。這樣的關係讓期待做得更好的爸爸覺得好無力。
  
「感覺兒子越長大越不聽話!」J感到力不從心。
  
好幾個晚上我們為此彼此溝通和討論,我懂J的失落和無法排除工作上的那份為難,但我也懂兒子的心理發展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求證與支持,並不是失去控制。
  
父子倆常卡在「應該與不應該」、「有和沒有」的是非題裡拉扯,舉個例子:爸爸總覺得兒子穿不暖、吃不飽,但兒子並不覺得冷也不覺得餓。爸爸覺得考不好又沒關係,不要理它,但兒子就是覺得在意,覺得很有什麼.....諸如此類的小問題。雖說是小問題卻足以掀翻父子關係。
  
兒子會來找我吐苦水,說爸爸每次都會強迫他;J也會找我評理,說他明明是為了孩子好,還被誤會。我看著這二個氣呼呼的兒子實在是忍不住想偷笑,到底為什麼明明想增進親子關係,到頭來卻變成漸行漸遠呢?
  
兒子長大了,外在與內在的能力都逐漸發展成熟,思考邏輯能力也更成熟了,當我們正感動孩子成長的進步時,卻忽略了要去「接納、尊重」孩子的成長轉變與傾聽兒子的更多聲音。
  
當孩子還小時,父母總是給予孩子是非題去二擇一,但當孩子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想表達時,需要的不是你說我做的命令,而是更多的求證、體驗和對自己負責,二擇一的方式會在無形之中限制孩子的各種能力,也等於不允許孩子有創新的思維。
  
身為父母總想照顧好孩子的所有一切,希望孩子的一切都能在我們能力合理的範圍內健康成長,這份教育孩子的心自始至終都不會變,只是我們忽略了一點:孩子會有成長的不同蛻變。當我們無法接納孩子的成長蛻變時會感到懊惱,或是更用力地去拉回孩子要孩子乖、要孩子聽話,但卻把彼此推得更遠了。
  
凡事要孩子服從聽話的同時,孩子失去的東西其實更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如有無法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未來就無法真正的自己,也會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還記得兒子還很小的時候,喜歡將損壞的玩具重新組裝,在組裝修復成功前的那片混亂,我們給予他支持和鼓勵並允許他犯錯,在錯誤中學習。在別人看起來是浪費時間的事情裡,我們希望他培養創新和思考的能力。可是兒子長大了,怎麼就把那些曾經給予的支持收回呢?怎麼突然開始無法接受孩子成長的蛻變,也開始覺得是兒子不聽話不乖了呢?
  
「兒子的確長大了,是我還沒準備好去接受和適應,總覺得他和小時候不一樣了,所以生氣他,其實他真的有好多很棒的成長進步,只是我專注在『他不想聽我的話』上在意著,其實仔細想想是我不對,我應該要好好想一下」J的這番話好令我感動,也覺得他好像在閃閃發光啊!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有情緒是很正常的,只是在這些混亂的情緒裡,我們必須要試著去找出原因才能有解,否則雙方僵持在「聽話、不想聽話」的戰爭裡只會耗損了更多的信任和情感,,試著去理解彼此的感受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溝通。
  
情緒會直接影響行為,不論是孩子或是大人,如果我們無法接納真實的情緒,那麼那些解不開的教養問題,就會不斷地在情緒裡循環。父母要學著看見孩子、聽見孩子、接納孩子,也別忘了父母一定要給自己重新肯定自己的機會,相信自己。
  
  
~~~
「重新學會和長大的兒子相處,多了一點放不下,有時候仍然會在意兒子的想法和我不一樣,但是現在會慢下來去聽更多不同的想法,重新思考後發現兒子其實也沒錯,一直以來他都是在我的保護和照顧下成長,所以不斷地為了兒子因為長大而超出我的保護範圍而擔心,是我忽略了,那也是他成長蛻變的一部份,我只想到要用以前的方法和他相處,因為覺得他是我的兒子,所以他要接受的想法實在是不對。我也因為這樣,都忘了好一陣子沒有跟他好好地說『我愛你』,覺得很心疼。」
  
前天晚上J很感動地跟我說,自從他重新開始接納兒子的蛻變,也開始恢復天天跟兒子說「我愛你」後,發現兒子願意和他表達想法也會主動抱他並告訴他:「爸比,我愛你」,不像從前只想找媽媽,永遠都把「只有媽咪才懂我」這句話掛在他的心門上拒絕他。
  
「好久沒有這樣的心情了,真好!果然,我真的不會教孩子,還好有妳在。」J和我分享他的真實感受,多麼棒的分享也讓我獲益良多,謝謝J。
  

我也會有情緒,我也曾因教養的挫折感到生氣、傷心和自責,但這些都是情緒的真實面,我們學會先認同自己的情緒,才能感受孩子的情緒並找到情緒背後所隱藏的原因。
  
有時候親子關係在跌了一跤後反而更能理解彼此,學會體諒彼此,J和兒子的事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常常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就是要聽我們的、接受我們的安排,但卻不接受孩子的任何表達和聲音,甚至認為那是忤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無法放手,所以不肯接納。如果我們要孩子尊重自己與他人,就要從同理、尊重孩子的感受開始。
  
父母覺得失去了孩子,但卻沒看見孩子為了獨立而努力的進步;不是每一種失去都是損失,有時候失去反而獲得更多原來看不見的獲得是如此珍貴。
  
  
  
記得每一次衝突後,都要好好地說對不起,好好地擁抱彼此,才能修復彼此內心的傷痛。「對不起」不是賠罪,而是因為在乎!—微微。




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請相信每個孩子都有著一定比例的細膩與奔放,綻放的光芒才更顯得獨一無二。

微微新書分享:微慢式教養-慢下來才能理解孩子,父母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
親子學習網站:
微微與孩子們的專屬粉絲專頁棉花糖的晴天暖綿綿



歡迎分享文章,為尊重智慧財產權,分享文章時請註明作者、出處,謝謝您!


  
  

Photo by Markus Spiske


  

Share:

0 意見:

張貼留言